当前位置:首页 > 博望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马鞍山市博望区:“红薯产业”铺就村民“甜蜜”致富路

admin6个月前 (09-26)博望产业信息123

  一大早,博望区新市镇洪庙村的数片红薯地里便热闹起来,一排排机器开过,黄土地被不断翻动,一个个体态饱满、鲜亮诱人的红薯破土而出,摆满地垄,村民们逐个将红薯去泥、分拣、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收获时节,正忙碌着的还有该村凤晴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王凤,她不仅要及时把种植的红薯刨收、分拣、清洗、磨粉、晒粉,还要准备入冬后的纯红薯粉丝生产。

  在红薯粉丝加工作坊里,看着堆成山的红薯,王凤高兴地说:“前几天刚磨出1万多斤红薯粉,趁着天气好,这几天把粉晒晒。再等半个月左右,就要请工人们来制作手工红薯粉丝了!”据王凤介绍,随着近年来家乡种养殖业发展的日益红火,2012年,她就和丈夫一起返乡创业,在洪庙村承包了440余亩地,其中30亩地固定种植红薯,其余400余亩地用于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轮作。在效益的推动下,2021年,王凤成立了家庭农场,兼顾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同步发展,在拓展农产品销路的同时,也让手工红薯粉丝有了自己的“品牌”。下一步,她将继续探索升级种养模式,拓展“红薯产业”链条,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新市镇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多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且红薯产量高、品质佳、出粉率高,每逢寒冬时节,村民们都会将收获的红薯制成红薯粉丝,深加工后的红薯身价翻了翻,曾经的“土疙瘩”变成了村民增收的“金疙瘩”。

  洪庙村就是一个典型的“粉丝村”,红薯粉丝不仅是村里的优势产业,也是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因早些年分散种植、产量低、销售不畅,产业发展一直受到制约。近年来,洪庙村立足破解红薯产业发展瓶颈,帮助村民引进新品种、掌握新技术、发展订单农业,红薯品质得到质的提升,手工粉丝的口感鲜美,口碑和品牌也逐渐建立起来。“我们的红薯粉质量好,回头客多,有的单位还会过来集中采购,销路特别好。”洪庙村党支部*李家义自豪地说。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村红薯平均亩产能达到7000斤,7000斤的红薯能产1400斤的淀粉,捞制成粉丝1200余斤,按照每斤13块钱的市场价,除去成本,一亩地的毛利润还能达到一万多元。

  此外,该村还将立足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托良好的土壤优势和气候优势,以“一村一品”为发展思路,以“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运作模式,对红薯粉丝进行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打造“纯手工粉丝”特色品牌,动员村民发展红薯种植业,延伸红薯粉丝发展链条,引导农户发展“红薯经济”,力争把红薯品牌打出去,在推动集体增收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用“红薯产业”铺就村民“甜蜜”致富路。

  如今,小小红薯成就了大产业,这个产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高雅、芮兵)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高雅 芮兵

  马鞍山含山县清溪镇:扎实打好禁渔禁捕持久战

  十七冶建安分公司开展项目管理综合知识竞答活动

  十七冶建安分公司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慈湖高新区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智能化改造

  党建联盟聚合力 产业链上结硕果

  慈湖高新区绘就一体化发展多彩画卷

  马鞍山市博望区:“红薯产业”铺就村民“甜蜜”致富路

  宁马新型功能区首个安置房项目开工

  宁马城际铁路全线首个跨路连续梁浇筑完成

  秀山医院二期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创新创业“生态链”串起产业发展“加速链”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bowang.021cf.cn/index.php/post/6396.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疫”线上的人大代表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疫”线上的人大代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马鞍山市博望区各级人大代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立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优势,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在参加新市镇疫情防控紧急会议后,区人大代表、新市镇澄心村党支部*吴红*一时间前往村委会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连夜组织村干部、网格员和志愿者布置辖区内*一轮核酸检测工作,深入各村组摸排,并动员辖区村民按时到村委会做核酸检测。...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疫”线上的美“巾帼红”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疫”线上的美“巾帼红”

  “你怎么来了?不是在休产假吗?”“我听说疫情形势又严重了,咱们村人手本来就不够,看到这种情况,怎么坐得住,这个时候我必须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得知新冠疫情又卷土重来后,距离二胎产假结束还有两个月的新市镇澄心村网格员朱娟坐不住了。提前结束产假,将刚满3个月大的二宝交给家人,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   刚回到工作岗位,纷繁复杂的防控任务便接踵而来,入户...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精准发力”助力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精准发力”助力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近年来,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目标,厚植“沃土”、导入“活水”、培育“新芽”,精准发力,助力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深耕生态农业,牵好产业“牛鼻子”   生态小龙虾、绿色生态水稻、精品水果……在新市镇各个村(社区),村民们在土里刨出了“真金白银”。近年来,新市镇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以生态农业...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荷塘”产业开出“致富花”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荷塘”产业开出“致富花”

  时下,正值荷花盛开的季节,也是花香藕成熟的季节。在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新河村丹阳湖农场莲藕种植基地,千亩荷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观荷、采莲、食藕也成了当下游客来新河村放松休闲的“打卡”必选项目。清早,藕农们就身穿防水衣,蹚着齐腰深的水,一路往荷塘深处走去,到了藕杆竖起的地方,就拿起高压水***对准荷塘底部的淤泥冲水,不一会儿,又白又胖的花香藕一根接一根浮出水面,场面好不喜人。...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乡村“蝶变”美了“面子”富了“里子”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乡村“蝶变”美了“面子”富了“里子”

  一排排鳞次栉比的红砖瓦房,一条条笔直通畅的柏油路,一个个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走进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新禄村,“处处干净、人人可享”的生态村镇映入眼帘,这是美丽乡村的一个生动写照。“生活环境大变样,日子越过越舒心!”新禄村的村民们由衷感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让乡村美了“面子”,旧貌换新颜,也让村民借环境生态之美,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小康之路,实实在在富了“里子”。   据悉,...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乡村颜值“靓”百姓生活“甜”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乡村颜值“靓”百姓生活“甜”

  走进新市镇新禄村,青砖黛瓦与文艺彩绘融为一体,马路两侧娇艳的花朵分外美丽,联排的乡村民居整齐划一……树荫下,村民席地而坐谈笑风生,不远处,三五成群的孩童正在新建的公园广场上嬉戏打闹,幸福感扑面而来……   据悉,新市镇新禄村是博望区*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以前由于乡镇就业机会少,村里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人流“往外走”的现象...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产能拉满助企倍增“加把火”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产能拉满助企倍增“加把火”

  行车来回转动、打磨机轰隆作响,生产线高速运转、焊花飞舞,各道工序上的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赶制订单……走进安徽东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扑面而来的就是这样一派繁忙的景象。“随着经济形势的回升,钢材价格也一路走高,政府送来的优惠礼包特别及时,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目前公司二季度的订单已基本爆满,重点对接提供宁马城际、巢马城际等项目的桥梁钢体构件、预埋件等材料,每天都要满负荷生产。”该公司...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企业“招兵买马”赶订单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企业“招兵买马”赶订单

  龙虎网讯(通讯员 高雅 王晓霞)“去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订单都耽搁了,今年我们企业不仅正常进行生产,还扩大了生产规模,今年计划产量比去年增加了50%,不少岗位出现用工缺口,春节过后我们就一直在忙着‘招兵买马’。”在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工业园区举办的招聘会上,马鞍山市住方科技人事部负责人周宝凤正忙着为企业招工,不少求职者拿着宣传册向工作人员咨询工作时间、待遇等问题,招聘现场一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