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精准发力”助力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近年来,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目标,厚植“沃土”、导入“活水”、培育“新芽”,精准发力,助力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深耕生态农业,牵好产业“牛鼻子”
生态小龙虾、绿色生态水稻、精品水果……在新市镇各个村(社区),村民们在土里刨出了“真金白银”。近年来,新市镇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以生态农业为切入点,以示范基地为抓手,由村党支部带头创办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动员农户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集中提升改造土地资源,成规模发展稻虾田和精品果蔬,改造后转租给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经营,并推出“黄金稻”混搭“富民虾”和“草莓+西瓜”轮作等种养模式,着力实现农民增收和产业增效“双赢”,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据悉,2022年,新市镇1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集体收入30万元目标,其中,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11个,收入100万以上的村1个,全镇村均集体经济收入53.48万元,较2021年增长66.7%。
深挖本土资源,种好生态“摇钱树”
在新市镇新河村丹阳湖农场的万亩荷塘迎来了新一轮的收获季,莲农们忙着采莲蓬、剥莲子,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8月底是莲蓬采摘的收尾期,上半年主要是采藕笋,年底还有一波冬藕等着采挖。6、7月份的时候*热闹,那时候嫩藕刚上市,荷花也开的正艳,来游玩、采买的游客、商户多得很。”丹阳湖合作社总经理邵六海介绍道。
近年来,新市镇坚持以“生态+”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打造生态观光、休闲采摘、亲子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因地制宜发展荷塘产业、稻虾产业、草莓产业等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探索推出“农业+旅游”模式,带动采摘园、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发展,形成种、赏、游、采、购于一体的产业链,将游客引进来,把产品带出去,用乡村旅游拉动*一、第二产业的迅速提升,逐步形成“村建产业、集体增收,利益联结、群众致富”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深推基层服务,扬起治理“快马鞭”
一本网格日记,记录着村情民意,嘘寒问暖;一名网格员,穿梭在房前屋后,为民代办;一个网格点,提供全科服务,排忧解难。在新市镇的街头巷尾间、乡村小路上,“网格绿”全面铺开,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服务群众“*后一公里”。
近年来,新市镇坚持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治理提升工作,依托31个党组织,全覆盖56个网格、119个自然村,配备56名网格员、15名网格秘书,以“微小化”划分网格、“属地化”统筹管理、“精准化”服务群众、“多元化”提供保障,精心打造“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长+网格员”的四级联动体系,聚焦“一村一品”目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基点,以村民自治、善治为抓手,推出“积分超市”“村民理事会”“治安巡逻队”等创新举措,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厚植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赋能加码”。(高雅 核芮兵)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高雅 核芮兵
博望区司法局博望司法所开展“开学*一课”法治宣传活动
十七冶:邯郸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珍礼到十七冶项目调研
武警安徽总队马鞍山支队:“爱心邮政”服务基层官兵
省老龄办评估组来市军休所实地抽查第四届省“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道德积分银行”建设工作开局良好
马鞍山求职能力实训营打造就业服务新模式
打造税务服务品牌 全力推进文明创建
慈湖高新区扎实开展“五经普”工作
沙特“新未来城”项目的马鞍山印记
郑蒲港新区姥桥镇确立乡村振兴奋斗目标实现路径
“三胞胎”携手参军 共圆“军旅梦”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