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开“围墙”到重塑观念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从打开“围墙”到重塑观念
“深化长三角合作·苏皖行”系列调查报道之马鞍山篇
□江苏经济报记者 王峻峰 通讯员 李 蒙
上午刚过9点,暑热方炽,腾亚环控产业园的建设现场已是车水马龙,施工机械不*于途。坐在现场负责人的办公室里,不停有汇报签字者打断对话。
这个产业园位于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属于创建不久的“宁博创智谷”,投资方南京腾亚实业集团来自一界之隔的南京市江宁区。从环境净化与保护、新风设备到物联云智能系统等的制造,该产业园将涵盖几乎整个环控产业链。项目负责人易经理告诉记者,一期园区今年9月就将投产。
同在丹阳镇,有一所新近崛起的小学——“江宁百家湖小学博望丹阳分校”,校园里有一间“黄德忠江宁-博望名师工作室”。南京名校百家湖小学持续向博望丹阳分校输出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百小特级数学教师黄德忠成为该校教研带头人。
7月30日,中南·锦裕(马鞍山)创智科技园建设项目工地,一栋两层楼高的标准厂房“样板间”正在收尾,数十名工人紧张忙碌着,管理人员不断提出修改意见,优化细节,都已汗流浃背。项目总经理徐志成告诉记者,该项目今年3月动工,近日就将验收开放“样板间”,快于行业正常节奏。
此地在距离南京60余公里的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商中南高科系南通中南集团旗下企业。该园规划面积400亩,总投资50亿元。预计明年建成后,将成为马鞍山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配件等产业的集聚地。
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规划实施的第五年,马鞍山与南京、与江苏的合作速度悄然加快,从建设产业园区、整链引进制造企业,到“深一度”共享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苏皖深化合作的“新竞技场”,这座钢铁工业城似有马蹄声急。
长三角版图上,马鞍山居苏皖浙之中,位于千余里长江安徽段的*东端,与南京有着悠久密切的联系。这里古名“姑孰”,与南京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人物相亲。从三国孙吴开始,近2000年间一直是“金陵屏障、建康锁钥”。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创建的马钢集团是我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与我省工业企业有着长期的经济往来。
1999年,马鞍山即作为首批城市加入南京都市圈。该市距南京市区直线多公里,距禄口国际机场仅30公里,车程皆只需约半小时。宁马城际轻轨一旦开通,两地通勤将实现“同城化”。多年来,“皖E”车牌常见于南京各大商圈,230多万马鞍山人无疑是省外在宁消费群体的主力。去年疫情防控期间,“马鞍山发布”曾专门提醒市民:从南京回马鞍山,须按省外防疫措施执行。宁马两地往来之频密可见一斑。
无论从地理区位还是历史积淀而言,这里都可谓苏皖合作的安徽“东桥头堡”。
5年来,马鞍山与南京的一体化合作在哪些领域走向深化?从较早打开省界的“围墙”,到今天面临着机制改革深化、发展观念重塑,宁马合作之路出现了哪些新模式和新瓶颈?对于未来更广、更深的苏皖合作,马鞍山的现实与经验无疑具有“广谱”的借鉴价值。
江宁-博望毗邻区,在此成立的宁马新型功能区,堪称当前宁马乃至苏皖合作的*全面样本。
博望区是马鞍山市“*年轻”的县级政区,11年前由原当涂县博望、新市、丹阳三镇组建,与南京市江宁、溧水、高淳三区接壤,与江宁区的关系尤为密切。江宁横溪街道丹阳社区与博望区丹阳镇一巷之隔,“鸡鸣闻两省”。博望素有中国刃具之乡、剪折机床*一镇之称。去年,该区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13%,速度惊人。而与博望相邻的江宁是南京工业*一区,同样有着较好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基础,两地之间早已形成事实上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021年4月,马鞍山市“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成立,马鞍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任党工委*、管委会主任。博望与江宁合作共建的“宁博创智谷”,便是其中的*新试验田。
腾亚环控产业园系首个产业链整体转移至博望的企业投资项目。据悉,该园区拟主要转移环境控制设备链。为此,南京腾亚计划投资20亿元,两期同步建设。一期投产环境设备产品,二期为一期产品的产业链配套,包括仪器仪表、数控装备等。该公司预计将从江苏及浙江引进逾10家配套企业,计划明年下半年入驻。园区整体达产后预计年收入可达10亿元,解决1000人就业。
该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易经理坦言,该公司之所以投资马鞍山,首先是因为土地资源。在南京市的扩大发展受限于土地指标,且地价迅速上涨。江宁土地价格每亩近80万元,而博望约为15万元。其次是由于交通便利。从这里开车到南京约1小时,明年沪武高速公路博望道口开通后,时间还将缩短。
在“宁博创智谷”投资的江苏企业不仅南京腾亚一家。创立不久的马鞍山怡特欧,母公司来自苏州市吴江区,生产8k以上高清液晶屏膜组集成产品,计划投资逾1.2亿元。该公司何总透露,未来将在此投产新品——太阳能光伏电池保护膜组,并计划将江阴和浙江的代加工基地也迁过来。他告诉记者,博望的配套半径小,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在周边,地方税收优惠更多。
从两家民企的实例可见,市场因素无疑是吸引长三角内外社会资本投资马鞍山的关键所在。“宁博创智谷”迄今已签约落地10个项目、总投资57.7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
随着“民间力量”不断带动产业链迁移,江宁-博望省际毗邻区的工业投资项目加快集聚。至去年年底,此地已累计签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逾515亿元。此外,49个项目已纳入长三角重大项目库。
江苏产业向博望转移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增长,一个关键因素是江宁-博望毗邻区略显“超前”的省际合作物质基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
迄今,江宁水务集团向博望区供水已逾200万立方米,预计不久后博望居民都能够喝上来自南京的“长江水”,开长三角“水务一体化合作”之先例。
江宁百家湖小学博望分校现已开设23个班级,有903名学生。今年4月挂牌的“黄德忠名师工作室”,江宁区20位学科带头人加入。
“南北丹阳”两镇的“两省一街警务室”,是宁马毗邻区的知名司法合作品牌。近年来,这一品牌服务进一步升级。今年2月,宁马两市公安局新开通4大类12项跨省公安政务服务。
马鞍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王秋莹告诉记者,宁马新型功能区是安徽三大省际新型功能区之一,其目标有三:“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显然,在这里,*一个目标和第二个目标已初步实现。
作为皖江*东的“桥头堡”、历史上安徽对接苏浙沪的*一城,马鞍山在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之中的目标显然不仅限于打造苏皖省际毗邻区的示范样本,也不仅是从钢铁城升级为先进制造之城。用马鞍山人的说法是:要打造长三角的“白菜心”。依托国家战略之力,继续“向东”“再向东”,深化与苏浙沪,尤其是江苏的合作,跻身长三角先进城市之列,才是马鞍山的*新定位。这一目标实际上对应着安徽未来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深度融合,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下转A2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