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博望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教育、引导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局面,紧紧抓住解决历史遗留难点问题和群众*急*需*盼的问题,涌现出一批群众信得过的敢于担当的典型。

  “程书记,要不是您苦口婆心地挨家挨户动员我们安装自来水,今年我们可就要为喝水而发愁了。”这是山宁村群众和程晓林见面*常说的话。

  山宁村村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直靠水库吃水,随着时间推移,水库库容变小,渗漏严重,枯水期水库储水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多年来,关于水的问题老百姓多有怨言。“水”的问题成为村党总支书记程晓林的一块“心病”。

  “群众吃不上自来水,我寝食难安!”在村党总支会上,程晓林立下军令状。为彻底解决村民用水问题,在广泛征求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村委会决定安装从长江里引来的自来水。自来水是商品,是要收费的,对比之前水库的免费用水,这让很多村民有抵触心理。程晓林和“两委”班子成员以及老党员们挨家挨户上门拜访解释,磨破了嘴皮,踏平了鞋底,终于使全村的群众一致同意接上自来水。

  由于今年旱情较严重,往日烟波浩渺的水库现在已萎缩成了一个小水滩。村民们由衷地表示:“要不是当时听了程书记的话,我们今年可要喝黄泥浆水啦!”

  “渔民的住家船和生产船被拆了,如果他们上岸了没有工作,就会降低生活水准,我们要为他们稳定就业鞍前马后,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丹阳镇小花津居委会说到做到。

  小花津居委会所辖的417户1667人曾经全部是渔业居民,在长江等水域以渔业捕捞为生,以船为家。为了解决上岸渔民稳定就业,居委会分析群众的自身条件,分类指导,积极和区劳动保障部门对接,*一时间收集各类招聘信息,一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就组织群众应聘。同时居委会还配合人社部门为渔民举办了3次专场招聘会,先后解决50多名上岸渔民就业。对于有创业想法但资金不足的渔民,小花津居委会“两委”班子积极为其寻求资金,办理相关担保贷款,力求提供*大的支持。

  除此之外,小花津居委会还帮助上岸渔民就近纳入乡镇、村社会管理,享受当地村(居)民待遇并按规定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政府全额为上岸渔民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渔民子女可平等享受“就近入学”政策,困难渔民可获得每月200元的两年过渡期临时救助等各种福利政策,解决了上岸渔民的后顾之忧。(慕继平 聂园 荆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