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火炬产业基地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几点思考
·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开展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的通知
·关于举办2021年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举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的通知
·2021年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头部批拟聘用人员公示
·2021年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招收第二批博士后研究人员简...
·关于开展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发展报告(2021)编写工作的通知
·关于召开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工作会的通知
·关于开展“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行动”的通知
·关于公布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考核评价结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高新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开展2020年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季度...
·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创新创业专业赛(网上)获奖及优秀企...
·关于拟核定为2020年头部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的公示
当前国家火炬产业基地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几点思考
安徽博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1年12月获省政府正式批准, 2012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为国家级火炬产业特色基地。现包含机械装备产业园、九博科技创新示范园、新材料产业园和特钢锻造产业园等四个特色产业园区,先后获得省级“刃模具机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优质剪折机床暨刃模具产品生产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刃模具商标品牌基地”等称号。
基地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目前共有工业企业72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3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二、要充分认识火炬基地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火炬基地要坚持以开放带动开发,以发展促进提升,主动承担经济发展责任,在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突破。在当前政策优势趋于消失、发展空间受限、环境容量有限的现实条件下,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火炬基地转型升级。
(二)加快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基本前提。火炬基地是全区经济的增长极,火炬基地的转型是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前提。可以说,只有火炬基地的发展,才能带动全区的发展,也只有火炬基地的成功转型,才能带动全区成功转型。当前火炬基地要切实发挥“先行区、先导区”的定位作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我区由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由人力经济向人才经济转变,主动成为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主导地区和核心地区。
三、加快火炬基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政策资源优势弱化甚至消失。随着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火炬基地特殊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的力度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原有的优惠政策向普惠政策发展。依靠政策资源带来的投资吸引力消失,火炬基地未来将依靠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自然社会条件等综合投资环境优势吸引外资。
(二)发展的土地空间、环境容量和资源条件受限。在火炬基地发展的初期,城市郊区或者远郊的土地空间较大,价格较低,许多项目在土地方面不受限制,土地供应也缺乏政策调节,土地利用粗放问题比较突出。火炬基地进入成熟期之后,国家土地管理政策从严从紧,落地项目的土地约束与成本越来越大,环保标准越来越高,对于以土地空间为基本载体进行开发建设的火炬基地来说,必须走土地集约化利用、环境严格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基地的建设规划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规划缺乏有效科学论证,与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衔接。开发与规划脱节,在实际开发建设时并未严格按照规划实施,造成规划与开发“两张皮”现象。空间布局偏散。同时,为减少拆迁成本,在企业布点时,对村庄、农舍能避则避,造成建设用地布局较乱,工业用地与城镇其他建设用地混杂,在规划和建成形象上无法达到大企业、大项目投放条件。
(二)发展要素制约严重。一是空间资源不足。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突出,既有用地指标问题,又有农保田问题,还有征地难问题等基地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现象,严重影响新项目的引进,进而影响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二是劳动力短缺。目前不仅复杂劳动严重匮乏,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紧缺,普通工也存在招工困难现象。
(三)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周边服务业主要为商店、超市、酒店、饭店,以及结合生态农业建设的农家乐休闲娱乐业等,而针对基地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如设计研发、技术咨询、质量检测、物流配送、展示展销、教育培训、信息服务、融资担保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尚未形成,使基地虽然集聚了大量特色产业,但却难于形成真正的集聚优势,难于由传统的块状经济提升发展为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集群。
(四)产业定位不够明确。目前普遍存在产业定位不明晰、产业杂聚、特色不明、
主导产业不突出的状况,也有招商引资急于求成,对签约项目把关不严,入园项目与基地的规划定位不符。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集聚数量还比较少,进区企业之间的产业配套协作关系不够紧密,与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基地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
五、推进火炬基地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一)规划引导,优化转型升级平台 。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协调发展,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抓好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工作,规划和建设一批定位明确、产业集聚、配套完善的企业,要从当地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人文特点等出发,明确主导产业,着力引进和扶持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二)抓好节能减排,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加快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大引进和培育技术含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产出价值量大的资金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的力度,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传统产业。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准入制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及项目进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实现工业能源结构的调整。积极推进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企业在线监控和联网。
(三)加大投入,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一要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二要加强中心商务区平台建设。以中心商务区平台建设,完善构建为企业自主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专利技术产业化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标准检测、专利服务、技术评估、产权保护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和工业产品研发机构以及为企业提供商务服务的会展、担保、咨询、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业,支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企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帮助企业建立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实现信息融合互通。三要鼓励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四要加强公共安全平台建设。建立应急响应系统,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救援预案。
(四)强化协作配套,提高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火炬基地聚集辐射效应,按照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建设各具特色、设施配套、功能健全、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经济发展载体群。要紧紧围绕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这个核心,准确定位火炬基地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产业,聚集重大项目,形成产业集群。要优化火炬基地企业间的协作配套体系,探索创建分工专业化、技术高新化和生产生态化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合作,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链及优势互补的企业集群。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