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启“光速之旅”已落户60家工业企业
马鞍山: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启“光速之旅” 已落户60家工业企业
2020-05-05 22:38:38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讯 “目前看到的是一期项目,二期项目正在批复中,建成后年产能再300万平米以上,这个规模目前是全世界*大的生产能力。”4月22日,记者在马鞍山市博望区住方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看到,面积为65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足足有9个足球场大小,数十台套全自动铝合金门窗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场面令人震撼。该企业生产厂长王忠说,随着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示范区的启动,公司加快了门窗智能制造转型的步伐,计划在3到5年把住方产业园打造成工业4.0范本。
2019年10月15日,南京、马鞍山两市正式签订《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半年多时间来,两地高效率、高质量、快节奏推进,携手跑好示范区建设“*一程”,开启了跨省两区协同发展的“光速之旅”。截至目前,地处博望的示范区已落户工业企业60多家,其中约六成企业来自南京及长三角地区,“示范化成果”曙光初现。
博望区台资企业乔崴进科技 龙门加工制造车间
2019年10月15日,南京、马鞍山两市正式签订《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旨在通过跨省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路,形成具有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生动样本”。
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实行1+2+6合作发展模式,打破行政壁垒束缚,推进江宁-博望566平方公里(博望区全境351平方公里),重点是毗邻地区30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合作示范区突出“长三角省际产城融合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和“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示范区”两大战略定位。
高站位谋篇布局后,南京市、马鞍山市高规格组建专班,高频次对接互动。南京市、马鞍山市联合成立宁马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宁马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机制。两地示范区成立建设指挥部,并实现合署办公,挂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指挥部、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江宁建设指挥部、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博望建设指挥部三块牌子。
创新机制,“凤引凰”催生集聚效应
创优服务,创新机制,全面开展以商招商、合作招商、精准招商,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在催生集聚效应。
博商创道产业园有限公司是该示范区启动后飞来的*一只“金凤凰”。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据该公司总经理卢保平介绍,博商创道产业园除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外,更看中的是博望区机械与加工制造优势,可以与南京的产业协同协作。
“在企业融资需求上,政府难以做到的,企业可以做。”卢保平说,我们对于一些具有发展潜力、具有引领性的小企业给予一定资金的支持,由企业招企业,这一招商模式是一个创新,也有一定的优势。目前,该产业园已经引进20户企业,全部来自南京和江苏。
“目前订单生产已经排到8月份。”在台资企业乔崴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总经理许伟昕向记者介绍,在这里投资,全区上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给予企业很大支持。他说,之所以选择在博望投资,是因为它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中区位很重要,交通便捷,机床产业配套有基础。下一步,公司还准备把在台湾生产的五轴生产中心挪到博望生产,发展精细、高端产品,与日本和欧洲设备PK。
同一蓝图,携手绘好示范区“新画卷”
高标准规划建设,高效率落实推进,高水平产业协同,在两地的高效率、快节奏推动下,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开启了跨省发展“光速之旅”。
3月19日,博望区与苏州大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3月20日,与南京腾亚精工签订精密工具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协议,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一期投资5亿元,是今年落户在一体化示范区的*一个工业项目。
4月18日,总投资约50亿元的万洋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主要打造“产业集聚、产业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的集诸多业态为一体的产业新城,园区将打造成为集制造研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生产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全面投产后产值可超60亿元,年纳税约3亿元。
“两地将共用一个《计划》,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携手跑好示范区建设*一程,努力实现标杆性进度、示范化成果。”据博望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长汤德生介绍,今年是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进入密集实施的关键一年,博望区和江宁区将以《2020年宁马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计划》为抓手,绘好“一张蓝图”,健全工作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深度融合,为跨界一体化发展激活“*强推力”、筑牢制度基石。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 张发平 文/图
下一篇:宁国市完善机制积极构建深化医改保障新体系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