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ppt
01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ppt
01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ppt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01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
* “经十一路”景观道设计指引 高潮河景观带与经十一路混合设计,提升经十一路的景观效果。 高潮河 高潮河 传统模式 优化模式 * 7.7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 7.8 市政工程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 污水工程规划 雨水工程规划 再生水工程规划 电力工程规划 通信工程规划 燃气工程规划 环卫工程规划 * 7.9 防灾系统规划 1、消防工程规划 (1)消防指挥中心:规划区内不另设消防指挥中心,由马鞍山市消防指挥中心负责消防指挥工作。 (2)消防站布局:规划区新建1座普通消防站,占地面积0.6公顷。规划区内的消防任务可由区域外消防站一起配合。 2、人防工程规划 (1)人防指挥中心 规划结合党政机关用地设置人防指挥中心,统一由马鞍山指挥中心调度指挥。 (2)疏散通道 主要疏散通道为城市主干路,主要疏散干道两侧建筑物高度应进行必要的控制。 (3)人防工程建设 规划区需要4.8万m2的人防工程面积。规划结合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加强人防地下室的建设,实现区域内各类地下室的连通。 (4)医疗救护中心 规划结合医院设施设置2处医疗救护中心,同时结合居住片区内的诊疗点,设立基本的医疗救护设施,负责规划区战时的医疗救护工作。 3、抗震工程规划 4、防洪工程规划 (1)防洪标准 根据《马鞍山市博望副城总体规划(2010-2030)》和《防洪标准》,并结合规划区实际情况,确定内河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至不淹重要建筑物高程。 (2)防洪规划 规划区地势北高南低,规划开挖排洪沟引山洪入山河,同时疏浚规划区内的高潮河、博望河等河流,使其成为城市景观河道。并考虑在博望河、高潮河等河流两侧设置防洪绿色廊道,保护河道自然的堤岸形态,以便于山洪到来时迅速排放。结合现状河堤及规划道路设置防洪堤,达到防洪需求。通过工程措施建设泄洪渠与蓄洪水面,通过节制闸调蓄,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体系,变水害为水利。 (3)排涝规划 结合规划区建设用地要求,对河道两岸自然地面高程与设计洪水位相近或略低区域进行地面填高,填高地面至设计洪水位0.5米以上。地面填高区域内来水可通过排水口自排入河道,不设排涝设施。当河道水位高、区内来水不能自排时,应在低洼处设置排涝设施。 (4)蓄洪灌溉规划 利用规划区内沿河绿地、内湖在暴雨时蓄留雨水,可以有效地减小暴雨瞬时流量。规划兴修水利,引渠灌溉,蓄水通过抽排站提升,用于农田灌溉和景观用水。 * 7.10 城市设计引导 * 城市设计框架 高潮河景观带 政务中心轴 建设路城市发展轴 城市绿心 山河体育公园 政务中心 * 政务中心轴线;文化设施用地1.0-2.0,医疗卫生用地1.0-2.0,教育科研0.5-1.5;商业用地2.0-4.0,局部重点地块可以适当提高,商务用地2.0-4.0;局部重点地块可以适当提高。 开发强度规划 7.11 开发强度控制 * 居住地块及商住混合地块一般控制在36米以下,服务设施用地控制在24米以下;中小学地块控制在24米以下;行政办公用地控制在50米以下,文化设施用地控制在36米以下,医疗卫生用地控制在50米以下;商业、商务机商业商务混合地块控制在100米以下。标志性地块可大于100米。 7.12 建筑高度控制 * 7.15 其他控制 用地兼容性控制 本次规划提出土地使用兼容性,供城市建设管理参考。规划区内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道路用地不具有兼容性,而绿地可以被其他用地兼容。因此,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性控制主要为居住用地(R)、商业商务用地(B)与其他用地兼容。这些用地在满足兼容原则情况下,可按照附表对其他性质用地进行兼容。 地块绿地率控制 根据《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及《马鞍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相关规定,规划区内居住地块的绿地率不应小于35%,高层居住地块绿地绿不应小于37%;一般公共建筑地块的绿地率不低于35%,大型公共建筑地块的绿地率不低于25%。同时,商业地块为了形成商业气氛,绿地率可以适当降低。 建筑退让控制 按照《马鞍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中的建筑退让控制要求,沿建筑物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两侧的建筑物,其退让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洪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本次规划地块具体退线要求按照下表进行退让(表10),具体退线控制详见“分图图则”。 退让类型 退地块边界距离(米) 地块退让 南北均为住宅 ≥8米 东西均为住宅 ≥3.5米 南为非居住,北为居住 ≥5米 北为非居住,南为居住 ≥5米 东西为居住与非居住 ≥4米 退城市道路 退主干道 ≥8米 次干道 ≥5米 退支路 ≥3米 退绿线、蓝线米 兼容性质 主要性质 R A B U R —— × ○ √ A × —— √ √ B ○ ○ —— √ U √ × × —— 注:○为有条件兼容性用地(兼容量不超过10%),×为不可兼容性用地,√为*对兼容用地。 * 建筑贴线率控制 本次规划将创业路、博望大道两条博望城区主要道路进行建筑贴线率控制,控制两条道路两侧地块邻道路一侧的建筑贴线率。其中,创业路两侧建筑贴线%,博望大道贴线%。具体地块建筑贴线率控制见“分图图则”。 机动车出入口控制 在一般情况下,每个地块只能设置1处车辆出入口。对于用地规模较大的地块,允许设置1处以上车辆出入口。用地面积大于3公顷的R2和其它用途地块,可以设置2处车辆出入口。为了确保交通安全和顺畅,地块的车辆出入口尽可能避免设置在主干道沿线处车辆出入口尽可能避免设置在同一道路沿线。 城市道路禁止机动车开口路段规定。一般情况下,按照道路交叉口路缘线转角弧线米范围内,向次干道方向延伸50米范围内,向支路延伸20米范围内,为禁止开设机动车道出口路段。特殊情况下,按照道路交叉口路缘线转角弧线米范围内,向次干道方向延伸30米范围内,向支路延伸20米范围内,为禁止开设机动车道出口路段。 停车场的配建控制 不同性质类别建筑(群)的(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按下表进行控制(本表停车位指标不包括单位拥有的专业车队所需机动车停车位)。 类别 单位指标 小型汽车 自行车 住宅(含公寓) 车位/户 0.8 0.8 经济适用房(拆迁恢复房) 车位/户 0.6 0.8 办公 车位/100平米建面 0.6 2.0 博物、图书、展览馆、文化中心 车位/100平米建面 0.5 1.0 大型体育中心 车位/100座 4 20 中小型体育场 车位/100座 2 10 剧场、影院、礼堂 车位/100座 4 15 大中专院校 车位/100师生 5 30 中小学校 车位/100师生 0.5 中学40 小学10 医院 车位/100平米建面 0.6 1.0 商场 车位/100平米建面 0.8 5 农贸市场 车位/100平米建面 0.8 8.5 餐饮、娱乐(包括旅馆、酒店配套餐饮娱乐) 车位/100平米建面 3.0 3 旅馆、酒店 车位/客房 0.6 0.1 其他建筑 仓储式超市、综合市场、大卖场、批发交易市场、公园和市民广场;交通建筑、城市交通枢纽等其他建筑以及第八十条规定的建设项目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确定配建的车位数 配套设施配置规定 主要是指居住区为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求,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 * 地域划分体系 本次规划确定了“街区——街坊——地块”三级地域划分体系,通过合理的编码,确保每一地块的*一性。沿用《博望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街区编码,博望城区代码为BW,该规划将整个规划范围用地划分为20个街区。 地块编码规则 地块采用三级编码的方式,由街区代码+街坊代码+地块代码组成。(例如:BW10-02-03,BW10是街区编号; 02号街坊代码;03是指地块代码。 7.16 地块编码 * 地块控制指标体系 地块控制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地块面积、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建筑贴线率、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配套设施等。其中配套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两部分,同属本控规的强制性要素,其内容不得删减,具体位置与用地范围可按统一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合理调整。 指导性指标包括人口容量、土地兼容性、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建筑空间组合、土地产出效益等。 * * * 汇报完毕,谢谢!! * * * * * 05 规划依据 理论支撑 规划原则目标 规划理念 《博望片区规划》规划梳理要体现的规划思想 5.1 5.2 5.3 5.4 5.5 规划依据、理念、目标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 (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4) 《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T547- 2005)》; (5) 《马鞍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6) 《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9修改)》; (7) 《马鞍山“6653”产业发展及“1255”空间发展实施策略研究》; (8) 《马鞍山市博望副城总体规划(2010-2030)》; (9) 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条例; (10) 博望区政府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5.1 规划依据 5.2理论支撑 紧凑城市 核心观点:可持续型混合土地利用,促进人口经济集中,减少出行需求,减少交通排放。 规划要素: 城市用地——集中高效; 城市形态——高密度、簇型; 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与步行。 TOD与ROD 核心观点:开发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形成复合、多元、高效、集约,以站点为核心的高强度、紧凑、圈层式的多组团结构。 规划要素: 城市用地——复合、多元、集约; 城市形态——组团式,圈层式; 城市交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 生态导向与EOD 核心观点:发展以环境为导向,在尊重自然、人文环境的前提下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地区,引导城市发展。 规划要素: 城市生态基础和绿色网格空间; 城市系统保障和栖居生存保证; 自然景观基底和城市发展支持。 * 功能复合的生态城; 高效集约的智慧城; 活力四射的宜居城。 VITALITY 5.3 规划原则与目标 整体性、联动性原则 立足城市整体,强调区域间发展协调性及联动性,构筑统一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 多元性、复合性原则 功能置入实现多元复合,打造分区主导功能、同生功能及协生功能,实现集中、多元与高效,使城市更具创新活力。 生态性、可持续原则 体现自然、市民、建筑、空间的和谐共生,注重环境营造、生态保持、人本关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弹性、可操作性原则 充分考虑现状条件与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超前性和长效性,宏观控制和围观引导相结合,有利于起步建设和分期开发,为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 规划原则 FEATURES ECOLOGY 规划目标 生态城——博望区将按照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通过优良的城市规划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博望区全面低碳排放,降低人均和单位GDP的碳排放量。 智慧城——建设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城区,构建高效快捷的信息基础构架,使其与基础设施、办公楼宇高度整合,改变交互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响应速度。基于全光网,建设千兆到楼,百兆到户、高速出口的宽带接入网;基于无线网,建设无所不在,百兆极速的无线城市;基于云计算,为区内企业、机构建设集约、高效、便捷、安全的数据中心和信息应用环境;基于物联网,建设智能楼宇、智能交通、智能能源和智能社区。 宜居城——借鉴社区的空间和人文组织形式,通过城市空间功能结构布局设计,使社区内各城市功能板块联系紧密、功能完备、配套完善、环境和谐。规划布局上,针对现代城市功能单一、尺度过大、公共空间少、配套服务缺乏等问题,突出宜人尺度,强化功能混合,增加交往空间,使人产生很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4 规划理念 网络城市 有机生长城市 低碳生态城市 复合开发+高效利用 领驭复合活力,彰显产业优势 多元和谐+弹性开发 多元要素叠加,实现有机生长 生态当先+适度开发 凸显生态导向,开拓多彩绿廊 * * 1、可生长的城市结构——弹性生长; 2、低冲击开发——由高环境冲击型城镇转向低环境冲击型城镇; 3、精致城镇化——由数量增长型城镇转向质量提高型城镇; 4、集约机动化——由放任式机动化城镇转向集约式机动化城镇; 5、混合与活力。 《博望片区规划》规划梳理要体现的规划思想 5.5《博望片区规划》规划梳理要体现的规划思想 * 季节性河流的蓄水方式 (弹性生长) * 06 规划梳理原则 规划结构 土地利用规划 博望片区近中期规划 道路系统 交通评估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6.1 6.2 6.3 6.4 6.5 6.6 6.7 博望片区规划规划梳理 规划路网与原路网的衔接 * 1、与马鞍山市博望副城总体规划(2010-2030)的用地规模、城市发展范围保持一致; 2、与博望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安徽博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格局保持、细节调整)。 6.1《博望片区规划》规划梳理原则 横山 石臼湖 产业东片区 中心城区 产业西片区 * 整个博望片通过绿廊水系构建出的生态绿化廊道将城区与北侧横山及南部石臼湖联系起来,拉开大山大水的山水城市格局。 一体两翼的山水城市格局 改“团状城市”为 “带型展开”,通过组团生长完成城市扩张 构想——可生长的城市 6.2 规划结构 博望片区规划梳理框架 博望城市发展轴 社区中心 社区中心 社区中心 社区中心 社区中心 社区中心 产业共享中心 产业共享中心 商业中心 文化中心 体育中心 行政商务中心 产业共享中心 产业共享中心 高潮河城市活力带 规划结构 * * 6.3 土地利用规划 博望片区规划梳理图 方案构思 基调,老314省道,博望的发家之路。 1、建设路城市发展轴(老城中心+高潮河商业文化中心+政务新区) 2、新潮河城市活力带(城市景观中心+文化) 3、政务中心轴(行政+商务+展览+体育) 4、沿老314,利用企业的产业升级基地 5、博望风情街(高潮河与博望河) * 博望区规划梳理用地统计表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公顷) 占建设用地比例(%) 居住用地 (R) 1064.72 29.01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A) 90.75 2.47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A1) 20.39 0.56 文化设施用地(A2) 22.95 0.63 教育科研用地(A3) 18.44 0.50 体育用地(A4) 15.66 0.43 医院用地(A51) 13.30 0.36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B) 228.16 6.22 其中 商业设施用地(B1) 150.29 4.10 商务设施用地(B2) 77.45 2.11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 0.42 0.01 商住用地(BR) 31.43 0.86 工业用地 (M) 941.59 25.66 物流仓储用地(W) 44.67 1.22 交通设施用地 (S) 800.11 21.80 其中 城市道路用地(S1) 796.81 21.71 综合交通枢纽用地(S3) 2.60 0.07 交通场站用地(S4) 0.70 0.02 公用设施用地(U) 2.27 0.06 其中 供应设施用地(U1) 1.73 0.05 安全设施用地(U3) 0.54 0.01 绿地 (G) 465.92 12.70 其中 公园绿地(G1) 243.06 6.62 防护绿地(G2) 218.34 5.95 广场用地(G3) 4.53 0.12 建设用地 合计 3669.62 100% 非城市建设用地(含水域) 307.55 规划范围总用地 3977.18 * 6.4 博望片区近中期规划 丹博快速路 新S314 快速路—丹博快速 主干路系统—11纵5横 6.5 道路框架 * 6.7 绿地系统规划——”7廊2基底” “2基底” 7、丹博快速路北部山地自然绿地 8、新S314南部湿地自然绿地 “7廊” 1、小溪港绿廊 2、博望河绿廊 3、新潮河绿廊 4、政务中心绿廊 5、野风港绿廊 6、山河绿廊 7、西部工业组团绿廊 丹博快速路 新S314 * * 07 规划结构 土地利用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居住社区规划 新城区建设启动方案 道路系统规划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市政工程规划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防灾系统规划 城市设计引导 开发强度控制 建筑高度控制 城市绿线蓝线控制 城市黄线控制 其他控制 地块编码 7.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 与启动区控规的衔接与调整 本次规划在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上主要原则是“格局保持、细节调整”,强调此次控规的可实施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2.1 空间布局的延续 启动区控规在空间布局上对总体规划出现的*大调整是新城中心的重新选址,我们认为这一调整符合博望城区的发展实际、是科学合理且有必要的。因此,本次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将延续启动区控规的空间布局,重点在城市行政、商务中心的空间布局上保持一致。 2.2.2 道路网的衔接 本次规划强调与启动区控规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区控规的衔接,在城区干道网上基本保持一致,仅对一条干道进行了调整,同时保证各级道路与周边城区各级道路的衔接。 2.2.3 市政公用设施的衔接 本次规划对启动区控规的市政公用设施空间布局上基本无调整,但是基于新城开发的建设时序考虑,对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上提出了调整建议。同时,在沿新314省道的北侧提出构建一条市政综合廊道,一揽子解决各类市政管线问题。 * 博望城市发展轴 社区中心 社区中心 商业中心 文化中心 行政商务中心 高潮河城市活力带 体育会展中心 体育公园 教育 医疗 方案构思 7.1 规划结构 * 空间结构 * 7.2 土地利用规划 * *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hm2) 占建设用地比例(%) 居住用地 (R) 204.85 31.17 其中 二类居住用地 (R2) 179.79 27.36 居住商业混合用地(R2B) 17.40 2.65 服务设施用地 (R22) 7.66 1.17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A) 61.98 9.43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A1) 19.14 2.91 文化设施用地(A2) 3.65 0.56 中小学用地(A33) 27.61 4.20 医院用地(A51) 11.58 1.76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 105.44 16.05 其中 商业用地(B1) 59.55 9.06 商业商务混合用地(B1B2) 25.23 3.84 商务用地(B2) 19.02 2.89 娱乐用地(B31) 1.14 0.17 加油加气站用地(B41) 0.50 0.08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S) 166.51 25.34 其中 城市道路用地(S1) 162.71 24.76 交通枢纽用地(S3) 3.13 0.48 交通场站用地(S4) 0.67 0.10 公用设施用地(U) 2.05 0.31 其中 通信用地(U15) 0.89 0.14 广播电视用地(U16) 0.21 0.03 环卫用地(U22) 0.30 0.05 消防用地(U31) 0.65 0.10 绿地与广场用地 (G) 116.31 17.70 其中 公园绿地(G1) 94.10 14.32 防护绿地(G2) 19.90 3.03 广场用地(G3) 2.31 0.35 城市建设用地合计 657.14 100.00 非建设用地(E) 45.35 —— 其中 水域(E1) 38.17 —— 其他非建设用地(E9) 7.18 —— 规划范围总用地 702.49 —— * 7.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医院类型 名称 占地面积(公顷) 地块位置 综合医院 博望医院 10.49 BW11-01-02 专科医院 博新医院 1.27 BW28-01-01 * 设施分类 项目名称 设施内容 用地规模(hm2) 街区、街坊位置 备注 行政办公 博望区行政中心 四套班子及下属部、委、局、办等具体的职能部门、机构 4.68 BW13-01 —— 其他行政部门 公、检、法等其他独立垂直部门 14.14 BW12街区 BW14街区 —— 商业金融 商业中心 城市级商业中心 —— 文化公园周边街区 结合文化公园集中布置 特色商业街 集购物、餐饮、娱乐一体的特色商业街 21.65 BW30街区、BW34街区 ? 两河综合整治项目 商务中心 金融、保险等商务办公 18.25 BW15街区、BW16街区、BW17街区 结合行政中心布置 文化体育 文化中心 市民活动中心 1.85 BW16-01-03 结合市公园布置 展览馆 1.85 BW16-01-01 其他文化设施 —— BW24街区 结合文化公园布置 体育公园 体育场馆及公共绿地 —— —— 行政中心、新314省道南侧 医疗卫生 综合医院 博望医院 10.31 BW11-01-03 —— 专科医院 博新医院 1.27 BW27-01-01 教育科研 高中 博望高中 11.10 BW11-03-02 服务博望城区 初中 西三初中 4.06 BW20-07-02 服务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 东二初中 3.24 BW34-01-01 小学 博望小学 3.48 BW11-02-04 按居住社区分布布置 西四小学 3.04 BW21-08-01 东二小学 2.70 BW34-01-02 * 教育设施规划 设施类型 名称 占地面积(hm2) 班级数(个) 地块位置 高中 博望高中 11.10 60 BW11-03-02 初中 西三初中 4.06 36 BW20-07-02 东二初中 3.24 36 BW34-01-01 小学 博望小学 3.48 36 BW11-02-04 西四小学 3.04 36 BW21-08-01 东二小学 2.70 36 BW34-01-02 幼儿园 西一社区幼儿园 0.35 9 BW10-02-03 西二社区幼儿园 0.79 18 BW11-04-04 西三社区幼儿园 0.80 18 BW20-04-03 西四社区幼儿园 0.76 18 BW21-06-02 东一社区幼儿园 0.73 18 BW26-03-02 东二社区幼儿园 0.79 18 BW30-02-02 * 7.4 居住社区规划 * 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一览表 社区中心公共设施一览表 类型 项目 建筑面积(m2) 用地面积(m2) 布局引导 文化娱乐设施 文化活动中心 1500 1700 结合居住社区中心、公共绿地,以综合体的形式集中布置。 体育设施 体育活动中心 1000 2500 结合居住社区中心、公共绿地设置。 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 街政管理中心 1000 2000 结合居住社区中心、公共绿地,以综合体的形式集中布置。宜有专用院落,应有对外、对内方便的出入口。 社区服务中心 900 500 派出所 700 600 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 养老院 1500 —— 结合居住社区中心、公共绿地,宜独立设置。 医疗卫生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 900 500 结合居住社区中心、公共绿地,以综合体的形式集中布置。 邮政电信设施 邮电设施 250 —— 结合居住社区中心设置。 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菜市场 900 600 结合居住社区中心设置。宜设在底层,运输车辆易于进出的相对独立地段;与住宅有一定间隔;应配置停车场。 社区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3500 2200 结合居住社区中心设置。 类型 项目 内容 建筑面积(m2) 用地面积(m2) 布局引导 文化娱乐 设施 文化活动站 包括书报阅览、书画、文娱、健身、音乐欣赏、茶座等主要供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动 400~1000 400-1000 结合基层社区中心设置,以综合体的形式集中布置。 体育设施 体育活动站 包括篮、排球及小型球类场地,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其他简单运动设施等 —— 600 可与绿地结合设置,用地中应保证不小于150平方米 的全民健身点 社区服务 设施 基层社区管理服务设施 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老年之家、社区居民学校、社区警务室等 350-600 —— 结合基层社区中心设置,以综合体的形式集中布置。 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 托老所 为老年人综合福利设施,提供老年人全托、日托服务。 600-1000 420 结合基层社区中心设置,以综合体的形式集中布置。 医疗卫生 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站 健康促进、卫生防病、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和常见病诊疗 120-300 150-300 结合基层社区中心设置,以综合体的形式集中布置。 ? 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小型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便利店、早点店等小型商业服务设施,储蓄所等 380-700 220-440 —— * (1)建设经八路(老314至新314段); (2)建设经九路(老314至新314段; (3)建设建设路路(经八路至新314段),完成新城区框架建设。 (4)行政中心+综合医院+寄宿制高中,完成政务中心雏形,带动政务区的开发。 7.5 新城区建设启动方案 *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 7.02平方公里范围内道路密度统计表 长度(km) 面积(km2) 线.77 0.25 干道路网 36.95 1.46 4.82 0.19 注:按规划范围总用地7.67平方公里计算 7.6 道路系统规划 * 规划区慢行系统是为了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便捷需要,配合当前先进的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而设置的或提供非机动车交通或步行交通的交通系统。通过交通管制、道路断面设计、道路设施配置等方法以达成良好的慢行环境。 ① 慢行通勤廊道 包括干道两侧绿带内的专用道、独立开辟的专用道,作为慢行交通的廊道,其安全性、优先权*高。 ② 慢行友好道路 主要是布置在城市干道上,采用人车分离、机非分离措施,既能保证车行交通的顺畅也能为慢行提供安全不干扰的保障。 ③ 慢行优先道路 大型居住社区内道路、商业街区内道路,应用“交通安宁化”政策,优先保证慢行交通空间,机动车车速限定为30KM/H以下,提倡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和谐共存,道路断面充分考虑慢行交通空间,适当限制机动车车速。 慢行交通规划 * 1、主干道 结构性主干道,红线米。 主干道,红线米。 规划形成“四横四纵”的主干道网络。“四横” 是指纬六路、建设路、新博大道、新314省道;“四纵”是指经八路、经九路、经十一路、经十二路。 2、 次干道 次干道,红线、支路 支路红线米。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马鞍山市博望区人民政府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局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3.01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送审稿) 汇报人:官 江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五所 副总规划师 * 前言 规划范围及面积 本次规划基地位于博望区博望老镇东侧。 基地范围东至博望河,西至经八路,南至新314省道、北至纬六路、新博大道。 规划总用地7.02平方公里。 * 2012.11.5,通过招标比选,确立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为《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单位; 2012.11.7,博望新城指挥部与我院签订规划设计合同; 2012.11.7-2012.11.12,项目组一行6人进驻现场。对规划范围内以及博望区进行了为期5天的现场调研; 2012.11.20,项目组在博望向博望新城指挥部作方案汇报; 2012.11.26,博望新城指挥部一行以及安徽省水利设计研究院在上海进行了方案沟通; 2012.12.3,项目组在马鞍山向马鞍山市城乡规划局作方案汇报; 2012.12.4,项目组在博望向博望区委、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作方案汇报; 2012.12.11,项目组进行了现状开发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等的补充调研; 2013.1.6,项目组在博望,与博望新城指挥部以及建设局、国土局等部门作专家评审前的沟通; 2013.1.8,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马鞍山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的专家审查。 2013.1.29,向马鞍山规委会提交《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 项目历程 * 工作内容 01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02 03 新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04 行政中心规模与布局研究 博望片区规划梳理(调整) 规划依据、理念、目标 05 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06 现状分析 07 * 01 博望区城市发展之需要 已编规划不能指导建设之需要 1.1 1.2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 博望区城市发展之需要 1.1 * 博望特征 1、近水而不亲水; 2、团状城市不适宜生态城市建设,不能充分体现山水特征; 3、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差。 * 已编控规不能指导建设之需要 1.2 * 原控规 4.1 相关规划分析——博望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西部新区(即总规中明确的中心组团)、东部老城(即总规中明确的老城组团) 两大组团 * 4.1 相关规划分析——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拼合 1、总体规划确定的山水格局在控规中未充分的落实; 2、近期启动的思路不明确; 3、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应对较弱; 4、产业园区内部公共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 原控规 * 1、中心湖 2、山水廊道——控规未落实 4.1 相关规划分析——马鞍山市博望副城博望片区规划 一个城市总有那么一片区域 *具吸引力 *具魅力 *具活力 博望片区中心湖 * 02 现状分析 * 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 从现状用地比例来看,现状工业用地占比*大,主要分布在沿314省道两侧,不利于基地作为新城区的核心区的定位,近中期需要退二进三进行用地功能置换。居住用地主要为农村集体自建宅基地,规划需要拆迁。其他用地均为已出规条的落地项目,不宜拆迁。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公顷) 占建设用地比例(%) 居住用地 (R) 35.58 12.91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A) 4.79 1.74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A1) 1.42 0.52 文化设施用地(A2) 1.06 0.38 医疗卫生用地(A5) 1.33 0.48 文物古迹用地(A7) 0.97 0.35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B) 25.09 9.11 其中 商业设施用地(B1) 24.69 8.96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 0.40 0.14 工业用地 (M) 92.28 33.49 交通设施用地 (S) 43.13 15.65 其中 城市道路用地(S1) 39.71 14.41 综合交通枢纽用地(S3) 2.73 0.99 交通场站用地(S4) 0.69 0.25 绿地 (G) 2.12 0.77 村庄建设用地 (H14) 72.22 26.21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 0.32 0.12 建设用地 合计 275.53 100% ? 水域(E1) 38.54 ? ? 农林用地(E2) 418.47 ? ? 其他非建设用地(E3) 5.42 ? 规划范围总用地 737.96 ? * 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 * 现状分析——用地建设条件 规划范围内,已批在建用地面积为21.14公顷,已批待建用地面积为144.12公顷,剩余未建用地面积为572.7公顷(包括未进行拆迁的村庄及耕地)。 * 现状分析——用地建设条件 本次规划范围涉及三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总人口5749人,总户数1222户。 * 现状分析——道路交通现状 现状道路除南侧新修314省道,其他道路均需要重新建设。新博大道现状为干道,但西侧道路路幅宽度较窄,只有双向两车道,老314省道、创业路算较好的道路;民贸路314省道交叉口已有客运站选址立项。道现交通状路总体评价为建设基础薄弱,不构成系统,道路网需重新规划建设。 * 现状分析——建筑质量现状 规划区内现状建筑多为农民自建房屋,建筑质量良好,大多有坡屋顶;其他工业厂房建筑质量较为简陋。总体评价为建筑质量良莠不齐,未形成特色风貌。 序号 类别 建筑面积(m2) 占总建筑面积比例(%) 01 一类 136879 17.38 02 二类 212317 26.96 03 三类 372426 47.29 04 四类 65926 8.37 总建筑面积 787548 100.0 * 03 上海新城发展经验总结 新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嘉定 松江 青浦 南桥 临港 金山 崇明 上海新城发展经验总结 上海至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卫星城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上海工业发展提供空间,但工业门类过于单一,人口规模也比较小。 1999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明确提出,郊区要“集中力量建设新城,规划形成若干个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结构合理、2010年人口规模30万以上的新城,充分发挥集聚和规模效应”,由此揭开了郊区新城建设的序幕。 “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新城建设,确立了“1966”城乡规划体系,即建设嘉定、松江、临港、闵行、宝山、青浦、金山、南桥等9个新城。 总结上海9个新城10年来的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本次规划的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新城名 常住人口(万) 外来人口(万) 10年人口增加(万) 人口增长率(%) 松江新城 52.71 22.30 30.0 32 嘉定新城 52.12 26.29 27.5 38 青浦新城 43.26 20.80 21.3 44 南桥新城 37.79 18.78 18.8 41 南汇新城 4.80 2.06 2.4 5 金山新城 21.42 4.78 10.6 70 崇明新城 11.26 2.14 1.8 * 上海新城发展经验总结 NO1:新城发展速度与其至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便利程度紧密相关 即有地铁直接联系中心城区的新城人口增长越快。其中依托轨道交通站点,结合公交线路设置建立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十分明显。 NO2:优质医疗、教育条件设施是新城吸引人口迁入的重要条件 上海新城现今依然存在优质医疗、教育条件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上海大部分三甲医院都集中在中心城区,新城以一级和二级医院为主。 NO3:基本商业服务设施、大型零售及高等级商业服务是居民生活品质的保证。 商业设施的发展水平既体现新城人口的购买力水平,也体现新城零售、餐饮等服务业的发达程度。上海新城发展形成了以大型超市为依托的综合性购物设施,表现为在大型超市的底层以及周边均配有零售、餐饮及休闲娱乐功能。综合性商场一般2个。 * 上海新城发展经验总结 NO4:商务办公设施的完善程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商务办公设施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上海新城由于商务办公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新城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利于产业的升级转型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同时商务办公设施的建设需要配套设施 NO5:完善文化休闲设施是新城提升吸引力的优势所在 文化设施能够体现新城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对于新城特点的彰显、品位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利于人口聚集。 上海各个新城经过十年的建设,均有公园、影院、体育中心、图书馆等文化休闲设施,已构建了基本文化设施体系。但与中心城区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其一:新城建设必须以常住人口总量和增长趋势作为新城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 其二:新城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各类设施作为支撑。具体策略有:一是推进城乡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提升新城中心医院能级;二是对新城的公共文化资源进悉尼港均衡布局和重点扶植;三是建设高等级文化、体育设施,促进新城当地社会事业资源等级提升;四是丰富和完善城市商业业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完善商业布局,加强商业中心建设,培育特色商业街区; 其三:新城要成为一座独立的城市在拥有产业基础的同时仍需推动休闲娱乐、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发展。 上海十年新城建设的启示——功能完善、集聚人口 * 04 布局模式 案例分析(建设规模) 4.1 4.2 行政中心规模与布局研究 * 4.1 布局模式 行政中心布局模式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种模式:集中式、分散式、综合式 布局类型 集中式 分散式 综合式 布局特点 将所有行政部门集中于同一栋建筑物室内的配置,各部门通过竖向划分和平面组合分为多翼解决功能分区 将各行政部门分散于区域内的各栋建筑,建筑层数不高,与行政人员的公寓、餐饮娱乐设施等后勤设施共同规划成为园区 在城市整体的角度中适当集中于分散,将功能联系较为密切的部门集中配置。群体间的联系或相互自成一体,或与其他办公建筑围合成广场、庭院等室外空间 布局优点 各部门之间相对距离较近,联系方便,在层数不高的情况下工作效率较高 办公环境较好、公务员驻地和工作地点比较接近 既提高办公效率,也创造了良好的室内外环境 布局缺点 在一栋建筑内设置太多机构,平面复杂迂回,给外访办公人员造成不便 与城市联系不够,土地使用效率低;办事机关流线长,效率低 管理和操作上的现实困难 适用条件 原一般多出现在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城市环境成熟等情况下; 规模较小、用地充裕,而景观控制严格的地区,采用分散布局,适当组织开放空间,创造出良好建筑群体空间效果 在集中的基础上适度分散 类型示意 鄞州新城区政府职能带占地0.8平方公里,位于城市主干道鄞县大道以南、鄞州大道以北、蕙江路以东、前河路以西,以天童南路、宁南南路为界分为三大板块。部门间多以绿化带分隔,体现了开放、环保、亲和、以人为本、多向交流的规划理念。 4.2 案例分析 700M 980M 700M 360M 120M 245M 680M 鄞州行政中心 中心区:97.15公顷 * 会议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 市民广场 文化公园 图书档案馆 长兴大剧院 游园 浙江省长兴县行政文化新区位于长兴县北侧,毗邻国道104,与老城区以北四环相隔。 长兴行政文化新区主要包括行政中心、图书档案馆、长兴大剧院、会议中心、文化公园等,其行政功能板块呈现集中布局方式,构建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休闲游憩等功能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新区。 绿核 (文化公园) 图书档案馆 长兴大剧院 入口节点 市民广场 行政中心 会议中心 文化轴 行政轴 长兴县行政中心 260M 835M 200M 135M 120M 380M 中心区:77.46公顷 * 4.2 案例分析 02 公共文化区 政府办公区 公共文化区 市政广场区 市民公园区 鄞州行政中心 公共绿地 行政办公 广场 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 长兴县行政中心 * 4.2 案例分析 03 行政中心 市民广场 游憩广场 景观水核 博物馆 文化艺术中心 文化副轴 行政主轴 鄞州行政中心 绿核 (文化公园) 图书档案馆 长兴大剧院 入口节点 市民广场 行政中心 会议中心 文化轴 行政轴 长兴县行政中心 * 4.2 案例分析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 * * *
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简历模板包装教学问题完整版.doc
2021年离婚协议书*全范本.doc
完整版GCP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合集.pdf
2020新版GCP试题及答案.docx
JJF 1033-2016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pdf
GB T 32610-2016_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_高清版_可检索.pdf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方便打印版.pdf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常用的二级结论.doc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标准版.doc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 电线) 欢迎举报,上传者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08101938号-1
ICP经营许可证/EDI许可证:川B2-20180569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