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接南京建了一个区”!南京马鞍山打造跨省合作新范例
3月28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党政代表团来到南京学习考察,两地市委*在对接座谈会上面对面交流,深入探讨了关于深化宁马合作,以及加快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前不久,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刚刚结束了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的考察学习。在这样的契机下,作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马鞍山与南京的交流更凸显了两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跨省合作典范的有益探索。
马鞍山在南京都市圈中是与南京地域相连、中心城区距离*近的城市。两地的交流从未因行政区域划分的不同而疏远,相反,因为山水相连、人缘相亲,宁马的协同发展从来没有放慢过脚步。
就在代表团来南京前一天,马鞍山日报刊发了一期名为《对标南京,我们学什么?》的文章。文中全面介绍了南京在近几年发展中拼经济的决心,“智改数转”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模式,以及如何做大做强产业链。同时也坦言,南京与马鞍山,虽然在城市体量、发展思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南京市的江宁区、江北新区毗邻马鞍山,区位优势明显,如果对标发展,将便于各类发展要素的快速互通。
从发展趋势来看,南京的城市发展不断外扩,几乎将与马鞍山形成无缝对接,这样的城市地理位置也造就了两市独特的发展模式,而两城不过50公里的距离,让往返宁马两地十分便利。从宁芜高速只需半个小时,乘坐高铁仅15分钟,正在开工建设的宁马城际铁路(南京S2号地铁线年也将完工,与都市圈中其余的几条城际铁路不同,宁马向更加深入到了南京市中心。另外,马鞍山市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也只有30公里,相比于南京市区前往基础,恐怕马鞍山会更加便捷。
公路、高铁、城铁的日益完善,不仅让马鞍山人来宁消费、旅游、就医更加便捷,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双城职场人”。为此宁安高铁早在2017年就开通了“早七点”的班列,同时还提供了刷卡乘坐高铁的服务,更加方便了上班族的两地通勤。
中小型城市融入都市圈必须考虑自身城市产业特点、资源配置及协调分工是否契合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发展模式。马鞍山作为*早一批加入“南京都市圈”的城市,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与融合,渐渐摸索出了适合本市发展的新路径。
得天独厚的区位因素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分散了南京的城市压力,为去南京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全新的生活模式。借此契机,马鞍山也发挥自己宜居宜业的优势,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减少人均生活居住成本,容纳外迁的小资居民,让在南京好工作,马鞍山好生活成为可能。
在座谈会上,谈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时,韩立明特别提到,两市在在规划衔接、产业协作、毗邻地区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彰显党中央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区域战略的强大引领作用,同时还表示要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和产业领域合作。
在两地的融入发展中,其实也存在着问题与挑战,纵观多年以来的宁马交流,往往处于强人口联系、弱经济联系的状态,而南京马鞍山分属苏皖两省,有很多对接合作工作需要省级层面的沟通、协调和支持,为工作的开展增加一定的难度。
为此,马鞍山为了更加全面的对接南京,在2021年特别成立一个新区,即“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专门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新型功能区各类专项规划、专项政策,承担新型功能区综合开发及管理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投融资等业务。
随后,江宁区-博望区、慈湖高新区-江宁滨江开发区、和县-浦口区、花山区-江宁区、当涂县-高淳区等毗邻地区合作协议先后签约。
江苏软件园和马鞍山软件园2020年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去年4月,双方签约互设“产业飞地”,成立马鞍山软件园南京马可萌双创基地。就在上个月,在玄武区的江苏软件园,马鞍山花山区在宁“产业飞地”正式揭牌运营,成为了马鞍山在南京重要的招商和展示窗口。
在此次座谈会前,马鞍山代表团特地考察了菲尼克斯新一代智能工厂、佗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南京)软件谷,学习南京发展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和推进科技创新等经验,这与其近几年的产业发展思路息息相关。
马鞍山在产业发展上一方面保持了钢铁主业的优势,另一方面积极拓展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白色家电、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全方位的承接苏浙沪的产业转移。正如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明说的,“我们的省外投资项目中,有三分之二来自沪苏浙,而其中一半是由南京贡献的。”
宁马合作只是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以来的其中一个样板,据了解,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两年以来,各地区坚持合作共建,2022年,南京都市圈“8+2”10个地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52.38亿元,增量达到2286.7亿元,稳居全国主要都市圈前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以都市圈制造业协同发展为抓手推动南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市”、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等均具有重大意义和战略价值。
这两年,都市圈各个版块积极承接南京的产业外溢,同时积极把握南京的科创优势,发展本地产业,形成了“研发在南京、生产在周边”的产业格局。在交通方面,多条铁路建设开工,众多高速路网拓宽发展,“一小时通勤圈”加速走进现实,各地区的交流更加频繁。而南京强大的医疗资源,也向整个都市圈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组建医疗集团、医联体、专科联盟等,让即使不在一个城市甚至不在一个省份的市民,也能一卡通用。
正如韩立明在座谈会上所提到的,要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根本,更大力度推动民生事业共建共享。
作为面积*大、人口*多,也是全国*一跨省的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一方面增强了南京的区域影响力,为其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也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增加了新的动能。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壮大,也进一步为我国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各城市地区在产业、基建、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展提供新样板。
商投集团连续两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
顺丰寄错地址致名牌包受损 责任谁来承担?
国家级表彰!山东这些个人和集体上榜
章贡区:推动“产才”同频共振(图)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