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今年以来,丹阳市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把做优做强产业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深入实施“1+3”战略,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全力建设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通过“丹当”惠企先锋行动,聚精会神抓作风提效能,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攻坚克难、服务发展的本领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的新动能进一步激发。截至10月底,66个镇江市级重点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13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7%,超序时9个百分点。其中,43个新建项目已开工41个,开工率95.3%,迸发出产业强市的澎湃动能。
初冬的阵阵寒意挡不住项目建设的滚滚热潮。在位于开发区生命科学产业园的国药智能康复医疗器械基地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300多位施工人员分布在各个施工场所,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总投资55亿元,占地约1737亩的国药项目是丹阳市今年3个省重大项目之一,将建设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药物流、特医食品、综合服务五大功能板块。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增加就业10000人以上,新增年销售200亿元、税收6亿元。
今年以来,丹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小组,加大了项目招引督查考核力度,全市上下围绕产业强市战略开足马力,比学赶超引项目的氛围愈发浓厚。
在优化提升眼镜、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和大家居“四大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丹阳市着力培育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三大新兴产业”,积极导入以数字经济、5G技术为特点的“一批未来产业”,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招商地图“云推介”“云招商”功能,在园区版基本成熟的基础上,稳步建设覆盖全市的招商地图,更加精准、高效地促进项目招引。
创新方法,主动出击,方能取得项目招引新突破。丹阳聚焦园区招商,高标准推进“三区三园”建设,全力提升筑巢引凤环境。突出乡贤招商,深挖在外乡贤资源,加强与产业联盟、协会、宗亲会的合作,扩大项目信息来源,实现招商手段的市场化和多元化。强化产业链招商,实施“链长制”产业链培育体系,紧紧围绕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眼镜等产业推进产业链招商,找准产业缺链、断链之处,明确产业延链、补链的方向和路径,实现产业和项目的集聚效应,用产业特色擦亮招商引资招牌。
“封顶了!3-1号楼终于封顶了!”10月31日,伴随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到位,在丹阳高新区的力合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工人们纷纷击掌祝贺,欣喜万分。
作为力合科创集团布局在长三角地区规模*大的产业创新基地,力合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整体规划用地1300亩,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园区内3-1、3-2、3-3号楼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年底完成所有载体工程的主体结构封顶。
今年以来,丹阳经济持续换挡提速,以只争朝夕的势头奋力拼抢。在建设有进度、服务有温度、落实有力度的加持下,响鼓重锤,全市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丹阳市以“啄木鸟”行动护航“产业强市”,抽调72名作风效能“啄木鸟”分成36个督办组,对108个新开工项目全程跟办护航,定期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并通过一系列举措,确保项目早日投产生效。以三个省重大产业项目为例,国药领域项目正在按序时进度推进;金宇医药项目正在进行深化设计,已同步做好桩基施工准备工作;鱼跃医疗二期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即将加速推进……一批批体量大、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陆续开工,正为丹阳实现追赶超越、夯实基础,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
作为“牛鼻子”“压舱石”,重大项目是稳增长稳投资的有力支撑,是调结构转动能的关键载体。丹阳把重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牢牢扭住不放,全力推进落实。建机制、招项目、抓推进,围绕“智造名城”发展定位,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面提升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同时,积极优化项目建设流程,全面夯实项目建设载体,全力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结合丹阳产业重点方向,持续增强产业项目招引,强化项目储备,努力提升签约项目入库率,为丹阳跑起来夯实产业根基,加速推进建设创新涌动、活力迸发、特色彰显的“产业高地”。
“红色堡垒”“红色联盟”,做大做强产业链
围绕产业链“链长制”,建立产业链“红色堡垒”,是今年丹阳党建服务产业强市“一号战略”的一大创举。不仅在全市七条重点产业链上,实现了产业链功能型党支部横向全覆盖,而且还在产业链功能型党小组上,完成了纵向全链接。通过机制建在产业链、党员育在产业链、人才聚在产业链、问题解在产业链等一系列的举措,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大促进延链、补链、强链,大大加快了产业链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做大。
丹阳将打造一批由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同支撑,具备完善生产服务业配套的现代产业集群。通过3-5年发展,实现丹阳重点产业链规模全部超百亿,部分产业链规模超500亿,力争打造出千亿级产业链的目标。
打破“条块分割”的基层党建组织架构,整合成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今年以来,丹阳市专门出台了推动政银企合作、打造产业链党建“红色联盟”的意见,在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五金工具及金属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大家居、大健康、眼镜及视光学等七条重点产业链上建立党建“红色联盟”,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将金融机构党组织和产业链上部分重点企业、发展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党组织纳入联盟,汇聚“红色力量”,服务经济发展。
政府“搭台”,银企“唱戏”。丹阳通过“政银企”对接洽谈会的形式,先后在吕城、访仙、导墅、延陵、丹北、司徒、陵口等镇区举办了7场“政银企”对接洽谈会,累计有21家金融机构进行了金融产品推荐,对特色信贷产品的准入条件、贷款额度、优惠政策等向与会企业做了详细介绍。部分参会企业向辖内各银行金融机构提出融资需求,实现了金融机构与企业双方精准对接。7个镇区共99家单位现场与金融机构签订63.26亿元的融资协议。据悉,今年“政银企”对接会目前已达成授信金额122.35亿元,近期还将举办5场政银企对接会。
打造“丹舒心”服务品牌,营商环境有温度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只有营商环境强起来,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跑起来”“跑得快”“跑得远”。选派“红色代办员”是丹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打出的“组合拳”之一,作为2021年市委*项目,红色代办员活动不仅推动了重大产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而且培养了一支代办业务精、服务水平优、综合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全力书写“十四五”新丹阳建设精彩篇章开了好头。
以“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为标准,丹阳市从市级经济条口机关部门中层党员干部中选派36名红色代办员,与66个镇江市级重大产业项目深度绑定,让每名红色代办员针对1至2个重大产业项目的难点堵点进行协调代办。
同时,丹阳市从各镇(区)招商局、审批局、建设局等部门业务骨干中挑选44人组成服务代办员队伍,负责对重大产业项目进行全程包办,并做好建设单位与红色代办员的对接工作,形成市镇(区)上下联动的责任闭环,共同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据了解,自活动开展以来,两支队伍主动服务、下沉一线余人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供水供电、管线迁移、图审手续办理等各类问题37个,赢得了建设单位的一致点赞。
今年,丹阳再次吹响了转作风抓效能“冲锋号”,聚力打造“丹舒心”服务品牌,围绕政务服务、开办企业等18个大项97个小项的任务,持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各类政策支持和要素资源保障力度,致力打造投资顺心、服务贴心、创业安心、发展放心、生活舒心的营商环境。为积极响应“丹舒心”服务品牌的打造,丹阳市各部门都制定了营商环境提升方案,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政务环境,并纷纷向社会各界发出承诺书,列出营商环境提升清单,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全力保障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为市场主体用电、用水、用气提供“一键式办理”;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缩短重大项目审批时间;协力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力推进优化环境专项整治……一个个“硬核”举措的出台,打造了丹阳营商的舒心“软环境”。 黄灏 朱鹏飞 夏冬冉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您可选择在线购买该数字报电子版,或者激活阅读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