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莫名”申诉函推至风口浪尖长安汽车真实情况如何?
6 月 6 日,网络上突现一份题为《保护中小汽车零配件实体企业刻不容缓——致长安汽车采购部的申诉函》(以下简称《申诉函》),直指长安汽车扣押供应商 10% 货款。据该申诉函显示,3 月 28 日长安汽车采购部门向数百家供应商发函称, 为应对价格战引发的部分车型滞销,通知将扣除 10% 的供应商货款 。
另外,申诉函还指出, 长安汽车扣押货款行为不仅无视供应商多年付出,更涉嫌违法违规。被抽走的 10% 货款是众多供应商生存利润空间之一,长安的做法将使配套企业处于危机之中,甚至导致其倒闭。
随后长安汽车紧急辟谣,声称从未收到任何供应商发来的 函件 ,同时表示, 因原材料价格变动、需求变化、技术创新等原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每年磋商供应价格,是汽车行业的一贯做法。采用的方式均基于长安汽车与零配件企业的商务谈判,结算价格均按照商谈后签订的商务合同执行,该函件所述‘直扣产值’、‘直扣货款’等内容系不实信息 。长安汽车还表示, 已就该函件涉及的诋毁商誉行为,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
反映在二级市场,受上述事件影响,长安汽车股价受到巨大冲击,6 月 7 日股价跌 2.78% 至 11.53 元 / 股,仅 1 日市值就 蒸发 30 多亿。截至发稿前的 6 月 9 日,收于 12.07 元 / 股。
业绩方面,2023 年*一季度长安汽车实现营收 345.56 亿元,同比下降 0.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4.81 亿元,同比下降 34.75%。
销量方面,2022 年前五月长安汽车总销量仅 91.83 万辆,同比下降 10.65%。
作为老牌车企的长安汽车能通过深化合作、加速出海走出困境吗?
行业内卷成主旋律,降本增效为共识
近期长城汽车和比亚迪 互撕 事件引来一帮吃瓜群众,结果是两败俱伤。但事实上,今年 2 月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也曾 互怼 过,但结果是好的,双方*终 握手言和 。
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一封署名 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 的律师函。函中表示,2 月 23 日,吉利汽车发布的‘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知识产权,长安汽车要求吉利停止相关行为 ,同时长安汽车还表示, 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手段的权利。
吉利汽车紧急回应称, 吉利‘银河之光’为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本以为是场剑拔弩张的 战斗 ,但*终以 和解 而告终。5 月,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宣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上。
无论结果如何,车企间频繁 互撕 的情况直指行业竞争加剧,尤其是 价格战 打响以来,竞争更是进入了白热化, 内卷 更是成为*鲜明的特点。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颜景辉表示, 今年以来,‘价格战’已使得一些车企举步维艰,未来三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残酷的淘汰赛 。
数据是*好的证明。根据乘联会公布的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数据显示,2022 年国内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同比增长 1.97% 至 2054.3 万辆,其中传统能源车累计零售同比下降 13.34% 至 1486.8 万辆,已连续三年下滑。
降本增效成了行业共识,长安汽车也不例外。
对此,长安汽车总会计师张德勇在此前接受《21 世纪经济报道》时曾表示,将从强化电动产品定义、改善电动产品效益以及全方位、持续降本三个方面着手。就拿改善电动产品效益来看,长安汽车将通过推动电动产品的平台化、包括模块化来形成规模化的降本优势,推动关键零部件降本来达成关键节点的成本下降。
长安汽车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含乘用车、商用车)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发动机的研发、生产,采取 自主与合资并重 的经营模式,先后推出了包括 CS 系列、逸动系列、UNI 系列、欧尚系列、神骐系列等一系列经典自主品牌车型,以及打造了深蓝 SL03、阿维塔 11、Lumin、奔奔 E-star 等新能源车型,合营企业拥有新一代蒙迪欧、探险者、冒险家、飞行家、昂克赛拉、CX-5、CX-30 等多款知名产品。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积极发展移动出行、汽车生活服务、新营销、换电服务等新业务,加快探索产业金融、二手车等领域,以构建较为全面的产业生态,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在转型的过程中,长安汽车始终坚持友好合作, 构建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更是被多次提及。
今年年初的 2023 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朱华荣表示, 面向未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该是‘世界*流、战略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共同体,即,从传统买卖向战略合作、长期关联关系转变,与合作伙伴融合共生、携手共进,实现各方效率更高、成本更优、用户体验更好 。
此外,朱华荣还表示, 将以‘平等互信、透明安全、协同韧性’为原则,全面构建面向客户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通过合资、包线、互投、参股等方式,深化战略合作,形成利益捆绑,实现风险共担。
除了和吉利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外,长安汽车还与百度等强强联合,均在为顺利转型、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做铺垫。
在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以 海纳百川 计划为主题,强势按下出海 快进键 ,同时还制定了 2030 年海外市场投资突破 100 亿美元 、 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 120 万辆 、 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 10000 人 、 打造世界*流汽车品牌 等多个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要求。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 54.4% 至 311.1 万辆,跃升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更是增长 1.2 倍至 67.9 万辆。另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 年前 5 个月我国出口汽车累计同比增长 80% 至 193.3 万辆,其中 5 月单月出口汽车同比增长 92.95% 至 43.8 万辆。根据乘联会预测,2023 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或将达到 400 万辆水平,有望赶超日本成为全球*一大汽车出口国。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 以市场换技术 不同的是,如今的中国车企正在 加价出口 。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汽车出口均价为 1.29 万美元,2022 年已涨到了 1.89 万美元,平均每年上涨 1500 美元。
在市场规模、技术储备、体系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等加持下,正是长安汽车出海的底气。
今年长安汽车将陆续推动宁德时代电池合资项目、斯达半导体合资项目、东盟基地建设等项目落地,提高产业链韧性,快速拓展海外市场。
未来,在 五大布局 的统筹下,长安汽车将把高品质的智能低碳产品布局全球,到 2030 年推出不少于 60 款全球产品、打造 2 款全球销量突破 50 万辆级的产品、超过 50 万辆的产能、海外网点数量突破 3000 家。同时,长安汽车将加快布局欧洲、美洲、中东及非洲、亚太、独联体五大区域市场,2030 年之前将进入全球 90% 以上的市场。
毋庸置疑的是,虽然海外市场 钱 景还不错,但仍面临着地缘政治、贸易壁垒等问题,长安汽车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光伏企业即将挣扎在“温饱线”?谁将遭受至暗冲击,谁又是*后赢家?
一季度业绩冰火两重天:“蔚小理”加速分化
华熙生物发布CVC战略 深度试水合成生物
组团跟进 11家股份行下调存款利率
国际油价大跌逾4% 需求前景疲软 俄罗斯供应高于预期
又见私募“倒壳”纠纷!因中介未讲明历史异常记录,买壳方险“接盘”
领展房产基金“疑似”大规模抛售,扩张神线小时前
中泰证券:境外全资子公司为中泰国际财务发行2亿美元美元债提供担保
二季度依然承压,蔚来“降价”反击
集体跟进!11家股份制银行已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阵营还会进一步扩大吗?
瑞银收购瑞信收官,瘦身挑战接踵而至
深交所优化信息披露考核机制 调整加减分标准
有深度的财经媒体,解读不一样的财经事件。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