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望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答好打造长三角“白菜心”的时******卷

admin8个月前 (09-26)博望产业信息17

  作为安徽融入沪苏浙的“东大门”“桥头堡”,马鞍山把打造长三角“白菜心”作为总遵循、总航向,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坚决对标对表,谋深谋细,确立了目标图、路线图、施工图、作战图,以绿色的理念、产业的思维、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专业的能力抓发展、促转型。

  如今,一幅以绿为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已在马鞍山大地上徐徐展开。

  去年8月,刚刚成为长江护渔队员的江心洲农民李海明,开上快艇在江上巡查,江面突然跃出几条江豚,已多年没见过江豚的李海明立即掏出手机录下,并配了一段文字发到朋友圈共享:“去年江岸绿了,今年江水清了,‘微笑天使’的现身是对长江大保护*生动的点赞。”一年过去了,江豚戏水的场面已是司空见惯,李海明的新鲜感变为成就感。

  今年1月,正在通江湖泊石臼湖考察的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吴海龙教授目睹到了一群丹顶鹤。吴海龙说,丹顶鹤又名仙鹤,是鸟类中的“大熊猫”,已有三十年未在石臼湖现身,说明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已得到有效恢复。

  入夏以来,“三姑娘”陈兰香的生意蒸蒸日上。去年退捕上岸后,渔民出身的“三姑娘”一家喜事不断:先是住进了政府安置的新房,后成立劳务公司当起了老板,公司业务越做越大。“争取年底多给参股的上岸渔民分红,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碧空如洗,登上观景平台,眼前,具有百年开采史的华东地区*一大黑色冶金露天矿场凹山采场,已蝶变为一座秀丽的人工湖。阳光照耀下,犹如一颗巨大的“蓝宝石”。今年7月,马鞍山将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作为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的“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打响“向山大会战”,采用“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围绕生态环境修复、土地整理开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导入升级五大方面,统筹推进重度污染治理、生态短板补修、绿色矿山提升等十大工程,着力把向山地区打造成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区。

  一条鱼、一只鸟、一个人、一座山的故事,浓缩了马鞍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取得的新成就,述说着马鞍山“坚持生态优先,勇当长江大保护的模范生”的坚守和追求。

  马鞍山是一座传统的工矿城市,工业占经济总量的38.8%,工业中重化占比70%,产业结构重,污染排放大,治理难度高,不首先解决环境问题,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

  没有生态优先,就没有一马当先。这既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迫切需要,更是打造‘白菜心’的首要任务。马鞍山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大的政治、*大的责任、*大的发展、*大的民生来抓。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以来,累计整改上级交办、自查和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一万多个,环保整改工作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考核全省*一。

  生态保护修复一体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流域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一体推进治污、治岸、治渔。全面完成长江干支流4823个入河排污口的排查、监测和溯源,推进分类整治,纳入信息化监管。对315个住宅小区、220条道路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城区35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是全省率先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的城市。

  生态价值转化起步不凡。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康养休闲等产业。

  “三姑娘”陈兰香原来以船为家的薛家洼,曾经非法码头林立、乱搭乱建严重、江面垃圾泛滥、散乱污企业环绕,是长江环保问题*突出、*典型的地方之一。经过综合整治,如今这里变成了一个集观江、生态、研学、文化于一体的生态园,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全市一万多名渔民退捕上岸,其中5085名需转产就业渔民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创造出“禁得*早、做得*好”的马鞍山经验。

  石臼湖一度“竹竿连着竹竿,围网连着围网”,近200万米围网拆除后,开展湖区常态化执法巡查,禁止非法捕鱼、捕鸟,并开展环境清理,生态功能已得到极大恢复,呈现“水清、岸绿、生态优”的美景。

  向山地区综合整治现场变化日新月异,一片片荒山被覆土复绿,一处处矿坑被治理造景,一系列功能配套提升陆续就位……

  一处处“生态伤疤”蝶变为一个个“城市风景”。马鞍山一刻也没有停歇奋进的步伐。眼下,马鞍山正全力实施生态环保提升行动,全面启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十四五”期间,马鞍山力争主要生态环境指标位居长三角城市前列,生态环保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走进被誉为“*强大脑”的马钢智园,一块块巨型屏幕上数据滚动更新,生产指令从这里精准下达,现场实况在这里尽收眼底。放眼中国宝武马钢集团,越来越多的“在线”“远程”“无人”操作,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钢铁行业的传统印象。

  以“智造”引领提升发展质效的深刻变革,正让宝武马钢焕发出全新活力——上半年,宝武马钢经营业绩创历史同期*好水平。

  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马鞍山以工业起家、靠制造业吃饭,工业的基因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当中,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当前,正处在资源枯竭、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急需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勇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军。马鞍山亮出“三板斧”,突出“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6月19日,总投资110亿元的蜂巢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吉利新能源重卡项目在马鞍山经开区集中破土。

  在当涂经开区,总投资30亿元的奥克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25栋新建厂房结构封顶,85%厂房完成招商签约,签约企业中空调供应链配套企业17家。

  一江之隔的和县,总投资50亿元的天能高性能新能源电池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建成达产后可年产2000万KVAh高性能蓄电池。

  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项目化、市场化引才,“双招双引”捷报频传。今年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亿元以上新签约工业项目234个,同比增加19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4个,50亿元以上项目8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诗城英才”计划,每年设立3亿元人才专项资金,去年引育各类人才3.16万人,入选全国*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第54位、全省第2位。

  去年以来,马钢实施智能化改造,打造“1个智慧中枢(运营管控中心)+5个智控中心(炼铁、炼钢、热轧、冷轧、交材)”的新型管控模式,实现了管理层级和人员的精简,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能,无人化指数提升10.3个百分点,达到47.6%;通过专业化整合、智慧制造、共享用工等多种渠道,优化人员3400多人。

  用“智造”升级制造,以“智”能转换动能。马鞍山通过搭建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制造诊断需求库,聚力构建*流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为广大企业乘“智”而上搭梯借力。今年上半年,全市即新增市级智能工厂6个、数字化车间22个、数字化生产线月,“马钢+中国联通”项目成功上榜首批国字号“5G+工业互联网”项目名单,成为全省*一入选项目。

  积极抢抓“新基建”机遇,大力推动工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智慧料厂、智慧矿山、智慧能源……马鞍山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全覆盖。

  亩均税收达到462万元,增长近5倍。这是马鞍山经开区颐海(马鞍山)食品有限公司“精耕细作”交出的“成绩单”,办法就是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技改升级。

  以“亩均论英雄”,让“寸土生寸金”,是马鞍山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

  马鞍山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建立起“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实行差别化资源配置,倒逼企业实现创新强、亩产高、节能好、减排多。

  通过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0.8%,亩均税收增长超50%以上企业720户、增长超100%企业460户。去年以来倒逼低效企业转型或退出261户,清理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1.3万多亩,为先进产能腾出了宝贵空间,“种”出了一片片经济“高产田”。

  算好“亩均”账做优存量,用好“标准地”做强增量。马鞍山作为全省“标准地”改革试点*一城市,工业用地“附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指标一同公开出让,既实现“拿地即开工”,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更切实做到了招大引强、好中选优,让一大批绿色程度高、创新研发强、亩均效益强、引领带动强“一高三强”项目加速落地。

  以生态保护倒逼经济转型,用产业升级助力生态保护,马鞍山经济发展不仅未受影响,反而呈现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上半年,马鞍山主要指标增幅居全省位次全面提升,其中GDP增幅居全省第4位,战新产业产值增幅居全省第3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首位。

  马鞍山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总量双进位、人均争*一”,即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省位次前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全省第1、跻身长三角城市前15位;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左右,数字经济比重明显提升,战新产业占工业比重超过45%。

  7月10日,马鞍山市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揭牌。这是马鞍山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与沪苏浙等高对接的务实行动。

  新型功能区的指向很明确,那就是再造一个“新博望”。博望区是2012年马鞍山新设立的区,地理位置独特,正处在南京市正南方轴线,且三面被南京市环抱,北邻南京*一经济强区江宁、东接溧水、南靠高淳,因此博望区被当成是马鞍山市对接长三角、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桥头堡”。

  马鞍山区位优势明显,是安徽融入沪苏浙的“东大门”“桥头堡”,地处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地带,随着巢马高铁、宁马城际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加快建设,将进一步拉近与沪苏浙的时空距离,与南京实现同城化,与合肥形成“1小时通勤圈”,必将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项目流、资金流向马鞍山快速汇集。

  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勇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打造活力足的“白菜心”。这是马鞍山打出的一张“开放联动牌”。

  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风头正劲。源头在沪的马鞍山青浦工业园已引进6个项目,总投资68.5亿元,全部开工建设。围绕南京、合肥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招商,形成郑蒲港新区半导体、慈湖高新区通信通讯、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来自沪苏浙地区的分别占比54.6%、54.3%。

  省际毗邻地区合作日益紧密。南京浦口-和县、合肥巢湖-含山、南京滨江开发区-慈湖高新区等毗邻区域融合发展,实现全覆盖。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马鞍山的国际视野更加开阔。

  综合保税区效应凸显,“一带一路”成绩斐然……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值237.9亿元,位居全省第四,同比增长46.8%,进出口增速较全省平均快15.3个百分点。

  “平时亲朋好友来做客,都会带他们到李白墓园转转,这是附近有名的文化旅游景点。”位于大青山脚下的当涂县护河村与李白文化墓园距离不远,*近得知采石风景名胜区就要开通串联采石矶片区、青山片区、横山片区、濮塘片区等四大片区的直通车运行线路,市民李向龙非常高兴。

  除开通四大片区直通车外,马鞍山先后对太白楼等4个场馆建筑进行了维修,提升翠螺湾景观、太白楼前广场景观绿化,复建采石古镇,改造滨江湿地公园和薛家洼生态园等,依江伴水建设廊台、栈道和凉亭等公共旅游设施。

  “诗与远方伴你游”的背后,是马鞍山聚焦城乡建设高颜值,打造城乡美“白菜心”的新追求。

  马鞍山城市禀赋很好,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文明程度较高,区域面积不大,城乡差别也不大,城乡融合发展条件优越。

  马鞍山锚定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推动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大幅跃升,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形成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马鞍山。

  城市品质再提升。在老城区,全面推进205国道沿线平方公里开发整治,实施棚户区改造、道路系统完善、沿线建筑整治提升、杆线入地、绿化提升等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在新城区,围绕宁马城际、巢马高铁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开发阳湖片区,启动高铁新城建设,完善秀山新区功能,打造现代化新城区。实施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工程和城市内涝治理整体工程,加快建设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智慧城市在加速。加快打造“城市大脑”,建设大数据中心、运营指挥中心,建成政务服务“一朵云”,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拓展“城市大脑”场景应用。

  乡村振兴布新篇。重点打造含山褒禅山、和县鸡笼山、当涂大青山和江心洲等7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学习浙江嘉善经验,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推进农房集聚、村镇提升,着力实现农民致富、村镇建设、产业发展的统一。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屏幕大、不卡顿,和远在外地的小孙子视频通话更方便了!”新换了一部5G智能手机,让宝武马钢退休职工陈大海,切实感受到日子越来越好了。陈大海和老伴都退休了,赶上养老金年年涨,两人月退休工资加起来能有1万多元。

  陈大海家的好日子,折射出马鞍山居民的生活高品质。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大关,达42392元,是2013年的2.36倍,提前超额完成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聚焦人民生活高品质,打造百姓富的“白菜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安徽稳居*一的马鞍山又有了新目标,在推动共同富裕上一马当先,勇当先行区。

  居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去年以来实施76个棚户区1.2万户109万平方米改造,今年老旧小区改造数量达到115个,改造数量和投资规模全省*一。加快推进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实施357项重点民生项目和516个微民生项目,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居民的幸福感更可持续。民生投入持续加大,33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每年还有10件市级民生实事。就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扩面提标,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排名全省*一,获评全国居家和社会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

  居民的安全感更有保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推深做实,“一张全科网格、一份职责清单、一支网格队伍、一套运行机制、一个信息平台、一套保障体系”,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马鞍山在“十四五”的蓝图上刻下标志,将推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居长三角城市前列,打造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市美、百姓富的“白菜心”。(吴黎明)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bowang.021cf.cn/index.php/post/4620.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第九届马鞍山“刃博会”会展现场“探营”

第九届马鞍山“刃博会”会展现场“探营”

  第九届中国刃模具暨机床博览会将于9月11日开幕。会展现场布置得怎么样了?8月20日,记者前往会展现场探访。记者在现场看到,会展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按照效果图敲定展示区的每一个展位。与往届“刃博会”会展设置在露天有所不同,本届博览会的会场设在博望高新区一家企业的大型标准化厂房内。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会展的场地放在企业的标准化厂房还是首次,一方面可以对企业做到宣传推介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节省...

第二届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先进材料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

第二届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先进材料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7日电 (邱柯玺)17日,第二届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先进材料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旨在联合国内高校、研究院科学家,新材料典型企业及金融机构,共同探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先进材料产业发展新思路,构建科技引领,金融赋能的新模式、新业态,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造“政产学研用”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材料生态圈。   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先进材料产业...

第六届马鞍山市文明村镇候选名单公示

第六届马鞍山市文明村镇候选名单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第六届马鞍山市文明村镇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马鞍山拟命名第六届马鞍山市文明村镇名单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市文明办创建协调科反映。   公示时间:2023年1月3日-1月7日   通讯地址:马鞍山市太白大道2008号市行政中心4号楼514室   马鞍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拟推荐第六届...

第十一届马鞍山(博望)机床暨刃模具博览会将于22日开幕

第十一届马鞍山(博望)机床暨刃模具博览会将于22日开幕

  中安在线日,第十一届马鞍山(博望)机床暨刃模具博览会将在博望区机床刃模具展示馆举办。本届博览会以“博望智造共享共赢”为主题,以机床及刃模具产品的专业展示为主体,为企业和产品的推介、推广提供舞台,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展会期间将举行项目签约、招商推介、高端智能装备信息技术与创新发展高研班、产业发展高端论坛等系列活动。   据了解,本届博览会分产学研展区...

第十二届马鞍山(博望)机床暨刃模具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第十二届马鞍山(博望)机床暨刃模具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2024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Tech ..   2024中亚一带一路(新疆)工业博览会   2024中国·贵阳垃圾处理暨环卫设施..   2024中国·贵阳城镇供水及水处理展..   2024中国(厦门)国际口腔器材展览..   2024中国·贵阳国际环保产业展览会   2024第27届北京高端油博会...

第十届马鞍山(博望)刃模具暨机床博览会落幕

第十届马鞍山(博望)刃模具暨机床博览会落幕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第十届马鞍山(博望)刃模具暨机床博览会落幕   安徽新闻网(讯:第十届马鞍山(博望)刃模具暨机床博览会于9月26日-28日在博望区高新区科创园举行。本次博览会共落实招展企业展位数115个,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和部分海外企业79家,外地企业参展率达38%。同时...

第四批公告来了!列入编制新招4698人!公办教师享带薪寒暑假!

第四批公告来了!列入编制新招4698人!公办教师享带薪寒暑假!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第四批公告来了!列入编制,新招4698人!公办教师,享带薪寒暑假!   ▲ 点击蓝字关注,后台回复礼包获取招教干货   22个省市教师岗位共招教师4698人   后台发送你的备考省份,例如河南、山东   2023年安徽蚌...

筑巢引凤 博望招商有一手

筑巢引凤 博望招商有一手

  本网讯 筑巢引凤,这是时下各地招商引资的主要措施。为使筑巢引凤取得实际效果,博望区新材料产业园优化招商环境,采取“腾笼换鸟”和建标准化厂房的方式,引来一批“金凤凰”。截至目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落户企业70 家,包括海天重工、伟泰锡业、松林刮刀、安通机械、华东机床等14 家规模企业。2013年园区实现总产值19.86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6 亿元,上缴税收8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