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史方志网
马鞍山市博望区博望镇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明代,博望为市。清代,博望为镇。旧时,镇内街道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韵。1933年,全镇各类店铺有百余家。2012年9月12日,博望区成立,辖博望镇、丹阳镇、新市镇。博望老街长约868米,老街由西街、中街、东街三条主道相连,共有三桥九巷。
据了解,历史上博望镇这里易涝易旱,为求谋生,从北宋开始,博望铁业兴起。到了明清,博望人打制刀具达到鼎盛,“刃具之乡”的美誉就是在此时传遍大江南北。上世纪七十年代,刃具之乡博望向打制工业刃具转化。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如今的博望,刃模具、机床、机械加工等企业发展到近两千家,被誉为“中国刃模具*一镇”“中国剪折机床*一镇”。
到博望,我迫不及待去找老街。博望老街是见证时代发展的博物馆,是记录社会发展的活化石。去博望老街,*想去看的就是铁匠铺。穿过现代化的厂房,在老街一隅,如今存活的铁匠铺并不多。
进了铁匠老周家的门,他开心地自我介绍:“我的铁艺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的,他家门口还醒目地挂着他手写的广告牌。“我是60岁的年龄,20岁的身体,参加健美大赛是可以的。”说完,他做了个健美动作。一霎那,青筋浸过黝黑的皮肤,又如蔓延的瓜藤爬满了他壮实的身躯,很快结出了欢乐的果实。他笑了,几颗缺席的门牙遗憾无法见证此刻的喜悦。“今年过后就不准备继续打铁了,再怎么辛苦一天也就百余元。”他的话很干脆。“天下*一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旁边工厂上班的小伙子轻轻松松比我们挣得多!我准备换一份工作了。”经我实地了解,得益于博望工业区的发展,如今镇上工厂里的不少年轻工人,一年可轻松挣十万元。
社会的发展不以人意志为转移,铁匠的苦恼也映衬着社会的进步。像铁匠一样的老行当是否就真的会有朝一日远离人们的视线?这不仅仅是老行当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每一个行当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博望老街,有些老字号在奔流向前的时代如鱼得水。老字号“林春和”在店面布置和产品设计上,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在老作坊里,它仍沿袭着老式工艺。新盖的作坊店,选用老式建筑材料,且追求复古风格。“除了固定的客源,还有的顾客每年特意从这里买东西带到海外。”市级非遗“林春和”传人似乎尝到了甜头。
从老街到新兴工厂,华丽的转身背后让人看到了博望发展的坚定脚步。在毗邻老街的博望工业新区,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大多无不是博望曾经的老行当或旧产业转型而来。博望镇规划进一步做大做强刃模具、机床制造、冶金压延、优质锻造等产业,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博望高新区及博望区整个产业的提档升级,加快形成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但愿,这一切不仅仅是梦想。
(一间房子的局部装饰镶有“发”字)
(55岁的木匠赵学师30多年来一直在博望)
(67岁的铁匠周以海12岁开始打铁)
(老字号“林春和”是马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恒利达公司年轻工人在数控轴承磨床生产线忙碌)
主办单位 :******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安徽省地方志研究院) 联系电线投稿邮箱: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