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底色 耕耘“美丽博望”
四十年来,无论是当初的博望三镇,还是如今的博望区,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十年间,博望积极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加快绿色转型,打造国家级生态区,绿色GDP的政绩考核深入人心。
四十年间,博望推行“河长制”“林长制”,持续打好环境治理“三大攻坚战”,越来越多的“博望蓝”刷爆朋友圈。
四十年间,博望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阡陌之间播下绿意,绿色长廊、生态屏障悄然兴起。
原先的石臼湖竹竿林立,围网密织,犹如一条绵延不断的“水上长城”。现如今,站在湖堤上,一眼望不到头的湖面平坦开阔,没有一根围杆,也看不见一只渔船。远处,水草中,偶有两三只白鹭掠过,颇有些“水滩鸥鹭啄鱼欢”的味道……告别“水上长城”,“石臼渔歌”再次回归只是马鞍山博望区巩固生态发展优势工作的缩影。
为全力做好“绿”的守护人。该区制定了《博望区生态建设规划》《博望区生态区创建行动计划》,提出打造“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生态新城目标;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领导;出台《博望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织密织牢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网,建立区、镇、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提出做实五篇生态文章,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其中包括“生态修复山文章”“一湖七河水文章”“森林城市绿文章”等。在科学理念的指引下,顶层设计不断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也不断清晰明确,博望区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年来,马鞍山博望区重拳出击,按照“治污、抑尘、控煤、限车、创绿”的工作思路,狠抓源头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仅2018年就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55家。
该区还坚持“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加强固废源头管控,打好净土持久战,在三镇分别设置固废临时堆放点,委托专业单位转运处置,规范处置工业固废。目前全区上千家企业全部建了危废库。
同时,该区全面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体系,实现区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在河长制基础上,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消除黑臭水体,水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生态文明的本质在于既守住绿水青山,又做大金山银山。如何在“两山”之间合理转化,考量着一个城区的智慧和勇气。
一直以来,马鞍山博望区着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生”融合发展,加快招商引资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让生态基底不仅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更成为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引擎。
该区通过鼓励支持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一批集观光、采摘、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生态园,为博望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以高端数控机床战新基地为抓手,实施高新区循环化改造,鼓励企业提高智能化水平,推进传统铸锻造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培育绿色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土地等资源要素利用效率。2018年1-12月份,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293.17亿元,同比增长17.41%;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45.35亿元,同比增长18.53%。
如今的博望大地,处处山清水秀,仿若一幅水墨丹青画。这画卷,勾勒出博望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清晰路径:让城乡建设的“高颜值”和人民生活的“高品质”齐力迸发!(文/王永霞 慕继平 通讯员苏诚 李大友 程颖)
青山如黛,碧水如澄。博望大地,满目苍翠。四十年间,博望积极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加快绿色转型,打造国家级生态区,绿色GDP的政绩考核深入人心。四十年间,博望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阡陌之间播下绿意,绿色长廊、生态屏障悄然兴起。
好消息!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上线部门:支持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普惠托育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