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一个传统与现代融合一个有滋有味的小城
那天去找溧水的朋友玩,朋友说要去博望办事,带我一起去博望玩玩,博望?我心里寻思着,印象里知道博望属于马鞍山,想象中觉得博望。。。嘴里说着,博望有啥意思,不去。朋友又说了一句,博望有条老街,她这一说一下子让我有了兴趣。。。老街?好吧。然后就来到了马鞍山博望区博望镇,
先到了博望她的一个朋友处,搞点当地的土菜吃吃喝喝,也是惬意。
说说博望,博望区是安徽马鞍山市辖区,位于安徽马鞍山市*东端,与溧水高淳三区接壤,与南京空港新城、柘塘新城相互呼应,2021年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8.95万人,常住人口15.7万人,博望镇隶属于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位于苏皖两省交界、是马鞍山市的*东端,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与溧水高淳三区接壤。博望镇始建于南朝梁时,境内有横山和石臼湖,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博望就以菜刀、剪刀、镰刀“三刀”闻名;
到了晚上,我陪她们去办事,她们陪我去看老街,走在路上,好像突然醒悟,一座小城,清洁干净,走在路上是如此舒服痛快。当初我在写南京的文化时,就写到过南京溧水属于典型的江南文化,说的是吴语,也有吴文化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但没让我想到的是当我到了博望,没想到我的溧水朋友和博望的朋友交流起来是那么的顺溜,我是一点也听不懂,说的全是吴语,我当年到马鞍山感觉马鞍山的方言和文化和南京差不多,太接近了,没想到这博望居然也是吴语。回来后查了一下,有关说法是博望方言与吴语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吴语特征很明显。例如语音声母有浊音,复韵母单元音化以及鼻韵母尾音的弱化和脱落,声调去声和入声都分阴阳。博望地区还通行一种黑话,当地人称“侃子”,本来是当地从事铁锡制作业的人之间所用的隐语,其中有些词语如今已进入日常词汇之中,对博望方言具有一定的影响。博望方言实际上包括原新博乡的方言,博望镇上的方言为其代表。博望方言内部也存着一些差异,例如镇上称“母亲”为“姆妈”,长流则称“娘”。
走进博望的步行街,这烟火气,这人流感觉很是舒服,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嘈杂,穿流。但也是生活气息浓郁。
走在小街里,也是人流攒动,但是又不觉得拥挤,
走过街道也有河流,更有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感觉。
又走进了一条商业步行街,人流似乎少了些。路上用石砖铺就的道路,感觉更有生活气息,更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感觉,比走在柏油马路上更有感觉。
小街干净漂亮整洁。中间停放各种车辆,两边走行人,井然有序。
穿过小街,走上大街,同样的是灯火通明,灯红酒绿。我不知咋的突然感觉生活在这样的小城也是快意,少了些浮躁,多了些通透。
看到了一些小街小巷很有感觉,沧桑的青砖,斑驳的石板路。
有些街道换成了水泥路,改建了一些现代的二层楼。如果要做古镇的旅游,一定要做以旧修旧,千万不要为了图漂亮,翻建改造,完全没那个感觉了,这里还有很多的历史陈迹,有一定的遗存,放弃了实在可惜,我看到的一些所谓古镇古街完全是新造出来的,它做的是以新修旧也能蒙一大群游人,这里的老宅古屋有些可惜。
有江南古镇都有的小河,过去的交通主要是靠水运,所以一般靠近河流的地方商业都比较发达,那里的城镇都比较兴旺,所以造就了很多知名的古镇。
也有小桥,小桥的路面还是石板路。
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一边还是老屋,一边是新建的楼房。
小巷,饶家巷,这是谁人的家乡,谁人曾居住过的岁月。。。
高高的马头墙,防火利器,诉说着岁月和沧桑。
蔓延的小街小桥,木结构的二层老屋,看了很是有感觉。
博望打铁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望打铁工艺是安徽当涂县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博望镇始建于南朝梁时。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博望就形成了农忙种田、农闲外出打铁的生产模式,有歌谣称“博望打铁匠,挑担闯四方。制下刀和剪,刃口泛青光”。清朝乾隆年间,博望铁业更是享有盛名,有“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一说。清末民初,博望就成立了铁业旅外同乡会。博望的打铁工艺由来已久,生生不息。传统意义上,博望的铁制品一直局限在菜刀、剪刀、农具等民用刃具。在今天,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用品的日新月异,在一代代铁匠们的手中,在情感之火的熔炉中,铁业渐渐脱去了千古“锈装”,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传统铁匠这一古老的职业逐渐不见了,普通铁器被历史的激流逐渐淘汰了。与其说铁制用品的更新,不如说是铁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进步。
博望的朝阳,象征着这里的蒸蒸日上。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